年齡跨距45歲!密集排練40小時 素人版雲門《薪傳》將登台演出

▲▼國家兩廳院連續3年舉辦青銀共創計畫。(圖/國家兩廳院提供)

▲年齡跨距45歲,素人一起排練雲門《薪傳》片段,將在3月1日呈現。(圖/國家兩廳院提供)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國家兩廳院連續3年舉辦青銀共創計畫,今年與雲門合作以「認同」主題出發,甄選時吸引18到81歲民眾報名,最後有13位18-35歲青年、8位55歲以上樂齡人士入選,最大年紀差距達45歲。工作坊不但一起踩入田中,親身體驗農民插秧的工作,還經過40小時密集排練,將於3月1日於國家戲劇院大廳共舞呈現《薪傳》素人版。

▲▼國家兩廳院連續3年舉辦青銀共創計畫,學員們在陽明山上,親身體驗農民插秧的工作。(圖/王弼正攝影,國家兩廳院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員們在陽明山上,親身體驗農民插秧的工作。(圖/王弼正攝影,國家兩廳院提供)

「青銀共創計劃」是兩廳院推動永續場館的計畫之一,企圖在高齡的台灣社會許多世代間(intergeneration)的不同題目製造交流。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這精神不是同化跨世代的想法,而是讓彼此傾聽與理解。

此次計畫公布,吸引180位民眾報名,年齡從18到81歲,除了台灣民眾,更有來自日本與馬來西亞的學員報名。一位參與者表示,本身就是雲門的粉絲,也很認同青銀共創的想法,每次與年輕人一起學習,都可以激發創意,希望能繼續這樣的探索。

而負責甄選的前雲門舞者、《薪傳》第六代舞者蘇依屏在會後說,來甄選的學員實在令人感動,「我無法想像,我81歲還能如此活潑地舞動。」

▲▼國家兩廳院連續3年舉辦青銀共創計畫,青銀素人舞者學習《薪傳》的舞段。(圖/林佳誼攝影,國家兩廳院提供)

▲橫跨18歲到60多歲,素人舞者學習《薪傳》的舞段。(圖/林佳誼攝影,國家兩廳院提供)

經過甄選,有8位樂齡者(55歲以上)與13位青年(18-35歲)共21位入選工作坊,最大年紀差異達45歲,恰巧和《薪傳》的舞齡相同。在工作坊首日,兩廳院集合講師與學員們於清晨的陽明山上,透過身體力行,捲起褲管讓雙腳踩入水田中,親身體驗農民插秧的工作,感受「耕種與豐收」的辛勞與喜悅。

同時,工作坊重要的「認同議題」課程,由戲劇教育博士陳韻文帶領,學員在老師的引導下,講出自己的故事,讓其他學員傾聽,並了解生命歷程中重要的事件。一位樂齡學員表示,過往都從網路上去了解不同世代,這次參與,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的差異大,反而因為每一個人的故事,互相共融的感覺還挺深刻的。

陳韻文也說,學員通過整理過去,理解自己存在與我們共生的現在,進而在舞台上精準執行舞步時能知其所以然地自信發光。經過議題工作坊的探討與理解,幫助了學員在排練時凝聚與前進。

▲▼國家兩廳院連續3年舉辦青銀共創計畫。(圖/國家兩廳院提供)

▲扎實的40小時密集排練。(圖/國家兩廳院提供)

這次為呈現青銀素人版《薪傳》片段演出,兩廳院邀請了三位曾經跳過數次《薪傳》的舞者,包括雲門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前雲門舞者蘇依屏、前雲門2舞者許嘉卿來訓練青銀素人舞者們,三位老師共安排扎實的40小時密集排練。

從2/13起開始排練,首日的舞步課程已讓學員們都累倒在地,但次日依舊準時在排練場報到,沒有一位學員放棄,也在排練的跺腳聲與吶喊聲裡共度西洋情人節。李靜君在排練後表示,這次青銀共創計畫讓她們更加了解族群,世代,認同與溝通,這種精神就是「薪傳」。

林懷民所編創的《薪傳》首演於1978年,講述漢族先民開墾臺灣的篳路藍縷。時隔45年,這回由相差45歲的青銀素人舞者們經過訓練後跳出片段,雖然生長在不同世代,擁有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但因為《薪傳》開始建立關係,以「認同」議題開啟交流,並用舞蹈對話。

工作坊將於3/1 晚間於國家戲劇院大廳舉辦「兩廳院青銀共創X雲門《薪傳》素人版呈現與交流座談」,呈現青銀素人版的《薪傳》的〈耕種與豐收〉段落,並由雲門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戲劇教育博士陳韻文(議題工作坊講師)、前雲門2創團舞者許嘉卿(舞蹈工作坊講師)、前雲門舞集舞者蘇依屏(舞蹈工作坊講師)與跨代素人舞者共同與觀眾分享。即日起,活動開放觀眾於兩廳院官網免費報名參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