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轉個念!心理學家都在做的戒除拖延妙招

▲▼戒除拖延,認真,懶惰,效率。(圖/Unsplash)

▲拖延不僅會導致我們生產力下降,還會產生各種心理上折磨。(圖/Unsplash,下同)

圖、文/幼獅文化提供

你今天也拖延了嗎?拖延,像是一種詛咒,不僅會導致我們生產力下降,還會產生各種心理上折磨。在迎接新年或新學期開始前,我們會對自己有新的期許與目標,但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原本信誓旦旦要做到的事情,大部分都沒有進度,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自己無法實踐承諾。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準時完成預訂任務,「明天再做」永遠都是更吸引人的選項呢?

拖延的原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拖延,像是一種詛咒,一種看似簡單卻代價不低的詛咒,因為拖延不僅會導致我們生產力下降,還會產生各種心理上折磨。我們到底該怎麼避免拖延呢?心理學家提出了建議:「盡可能讓任務變得明確具體,可以有效減緩拖延。」

要避免拖延,就得先認識可能造成拖延的幾個原因。首先,我們可能擔心失敗的後果,因此不願開始採取行動,拖延就像一種保護機制,讓自己免於遭受實際失敗的威脅,正所謂「不做就不會犯錯」。

再來,過度完美主義也是可能的原因,太過要求完美的人容易延遲任務,因為他們必須確定自己可以完美達成目標。這有點類似「害怕失敗」的概念,但除了擔心自己無法成功之外,完美主義者更擔心無法達到自己的高標準。

另一個原因是缺乏足夠的精力,若是你睡眠不足、飲食不佳而感到疲倦,就算心理上有意願採取行動,生理上卻無法支持你完成任務;最後一個原因比較特別,有人把拖延當作增添生活戲劇性的一種手段,當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會讓他們腎上腺素激增,他們可能享受及時完成任務所產生的興奮感。

人們怎麼看待任務?

我們該如何避免拖延呢?德國心理學研究者肖恩‧麥克萊(Sean McCrea)發現人們對任務的看法與拖延之間是有關聯的,搞清楚其中的關聯,或許可以幫助人們克服拖延。

例如與必須即將完成的任務相比,距離完成期限還有一段時間的任務,通常感覺更抽象、不明確。也就是說,在接近完成期限時,人們比較會開始思考任務的細節,包括完成所需條件、執行環境、所需能力等。

▲▼戒除拖延,認真,懶惰,效率。(圖/Unsplash)

▲實現發現當任務變得清晰可見、不再是那麼遙不可及時,人們通常更有意願完成任務。

如何思考任務vs.拖延關聯小實驗

德國心理學研究者肖恩‧麥克萊很好奇,如果人們一開始就具體思考任務的細節,是否比較不會產生拖延的情況呢?為探索其中關聯,研究團隊邀請三十四位參與者進行實驗,給予他們一份任務清單。此任務清單包括:開設銀行帳戶、寫日記等,參與者原本不會做的簡單生活任務,並且必須在三週內透過電子郵件回覆完成進度。

◆進行方式
在執行任務之前,參與者被分成「抽象組」與「具體組」。
抽象組必須寫下兩句話來描述每項任務所隱含的特徵,例如什麼樣的人有銀行帳戶;具體組則必須寫下兩句話來描述每項活動的進行方式,例如去哪間銀行、與銀行職員交談並填寫表格的情況。
接下來,研究者就等待並記錄參與者回傳完成任務的時間,以分析兩組之間是否存在差異。

◆實驗結果
結果發現,抽象組的人更容易拖拖拉拉,甚至根本沒有回報進度;相比之下,具體組更有效率的回覆電子郵件,代表他們更傾向執行任務,而不是拖延任務。這就表示當任務變得清晰可見、不再是那麼遙不可及時,人們通常更有意願完成任務;也就是說,僅僅只是讓參與者以更具體的方式來思考任務,便能有效減少拖延情況。

因此,下次立定目標時,記得要思考一下完成目標的過程與方法,想得愈具體愈好,這樣一來,達成目標的機率才會更高。

除了讓任務變得具體可行之外,也可嘗試其他方法來降低「拖延」發生的機率,例如當你因恐懼或厭惡而不願翻開課本時,再盯著課本發呆也沒用,只會讓心情變得焦慮,較好的解決方案是先休息十分鐘,進行輕鬆的活動轉移注意力,或者調整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就算是失敗,也能從錯誤中學習。

放眼長期的未來,要維持自律,有賴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像是規律的作息、飲食與運動,這樣才能讓自己精力充沛,足以完成任務。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自己,找出自己拖延的原因,接著採取適當的措施克服問題,體驗更加充實的生活喔!

▲▼戒除拖延,認真,懶惰,效率。(圖/幼獅文化)

原文取自:《轉個念,解鎖學習密碼:用心理學啟發學習力》
著者:蔡宇哲、潘怡格
出版社:幼獅文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