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吃進石斑有「孔雀綠」看過來! 專家傳授「觀察魚鰭」絕招

▲▼  石斑魚,北京菜市場,水產,賣魚 。(圖/記者蔡儀潔攝)

▲台灣石斑魚又被大陸檢處含有孔雀綠。(圖/記者蔡儀潔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台灣今年初有2批石斑魚檢出孔雀綠、結晶紫,漁業署當時抽驗結果全合格,只是6月10日又有3家也被檢出,被禁止進口,目前結果未出爐。不過到底什麼是孔雀綠?又該怎麼分辨吃到的海鮮有沒有毒?環保署傳授,一眼就能辨認的秘訣,看看魚鰭回縮性如何。

環保署說明,孔雀綠是化學家合成出的有機化合物,因為外觀為亮綠色、帶金屬光澤,相似天然礦物孔雀石,因此得名,不過兩者可是截然不同的組成。至於為何孔雀綠會跟海鮮掛鉤?環保署指出,由於孔雀綠能去除魚的寄生蟲,還有殺菌消毒等功能,所以一開始被用在水產養殖,後來發現長時間使用會影響魚的健康,且對攝食魚類的人體器官有毒性,甚至影響胎兒發育,因此已明令禁止養殖漁業使用孔雀綠,避免有毒食用魚類成為盤中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保署提到,目前台灣允許孔雀綠用在觀賞魚類的治療與疾病預防,所以成為食物的食用魚類當然禁止使用。但要怎麼判斷海鮮有沒有含孔雀綠?環保署表示,若是低劑量的孔雀綠,沒有分析儀器是很難判斷的,但若施用高濃度,大家可觀察魚鰭,一般魚類的魚鰭根部是肉色或是微泛紅,撥開魚鰭放開後會立即回縮。

環保署提醒,若浸泡過孔雀綠,魚鰭的回縮性會變差、魚鰭根部也可能因孔雀綠水溶液殘留而呈現藍綠色,如果單從外觀無法判斷,也可選擇來源明確或是有優良水產養殖場認證(Good Aquaculture Practice, GAP 認證)的產品,降低購入不良商品的機率。

環保署強調,孔雀綠現已依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列管為第四類毒化物,無論製造、輸入、使用、販賣等,都需申請核可才可以運作,而且必須定期申報運作情形,透過上述核可及申報制度,可以瞭解其流向,此外也需在容器包裝上標示「禁止用於食品」,以降低誤流用的可能。

其他人也看了...

石斑含禁藥「源頭3場未檢驗」還要國人吞! 網喊「我OK你先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