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果太甜全因時代不同了! 農業專家認「這一作物」糖度真的高

▲▼鳳梨。(圖/記者許展溢攝)

▲台南場表示,現代人偏好「鼓聲果」的鳳梨,耐放風味較好。(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台灣水果和早年相比讓不少人直指太甜,且越甜香氣越不足,做甜點或料理沒特色,部分網友更點名吃釋迦像吃糖,好像要有酸感只能選檸檬。農業專家受訪坦言,釋迦真的甜,但這是作物「特性」,若不這麼甜就不是釋迦了,而其他類別水果的甜,因時代不同有所轉變,關鍵為大眾愛吃甜,但不是越甜價格越好。

根據農糧署最新「果品品質基準」,芒果(愛文)糖度12度以上、鳳梨(金鑽)糖度14度以上、紅龍果紅肉糖度18度以上(白肉糖度16度以上)和木瓜糖度12度以上等。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表示,水果甜不甜取決「栽培管理」,如給水果的水分、肥料等方式不同,風味自然不一,過去曾建議農民要讓水果保有「該有的風味」,不能過頭,只是現在栽培趨向於消費市場,因大眾不愛吃酸,以鳳梨為例,有人吃到覺得酸,馬上判斷品質不好,但以加工用來看,就是要用酸的(保存性好),甜的則不耐保存。

▲▼鳳梨。(圖/記者許展溢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試所表示,好吃的水果是要看「糖酸比」。(圖/記者許展溢攝、台南場提供)

▲▼芒果。(圖/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台南農業改良場指出,水果改良長時間進行,不是這幾年的事,大多消費者喜歡甜,會有愉悅感,同樣以鳳梨舉例,老一輩喜歡「肉聲果」鳳梨,切開來會流湯汁,現代偏好「鼓聲果」,耐放風味較好,不同世代定義、標準不同,改良方向看「市場需求在哪並迎合」,畢竟最終農民是要賣出去,如果不跟著時代走,不會有人買。台南場認為,甜不甜由消費者評斷,價錢好壞為市場機制,若甜到很膩沒人要,價格偏低外,其實該品種也會被淘汰。

農試所重申,現代人認為水果很甜主要是「市場要甜不酸」,且消費者定義的品質好是「好甜等於好吃」,若站在健康觀點當然不鼓勵,只是甜不甜有嗜好性、產業別和消費等太多觀點了,沒有絕對及好與壞。農試所說明,品種改良是要讓農民收入、品質更好和好不好栽種,非只追求甜,如早期土芒果「很香纖維多、籽大肉少」,確實很多人懷念此香味,在講求方便實用時代,愛文種「漂亮、果肉細緻」,便很受歡迎。

▲▼鳳梨釋迦。(圖/記者許展溢攝)

▲農試所坦言,鳳梨釋迦是真的甜,不過是作物特性。(圖/記者許展溢攝)

農試所強調,好吃的水果關鍵是「糖酸比」(糖度、酸度),如果只有一種甜味會很膩,如鳳梨釋迦就真的甜,不過這為釋迦「特性」,就是要做到這種甜度。至於價格,農試所強調,不是很甜價錢就好,整體品質有無到位才是重點,包含耐放與否、市場競爭力等都是因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