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茶改場傳承製茶工藝119年 帶領台灣綠金產業持續邁向國際

▲茶改場119場慶,帶領台灣綠金產業邁向國際

▲陳吉仲主委及鄭文燦市長頒獎給二位資深茶師。(圖/茶改場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8日於茶業改良場「119週年場慶」表示,目前全台茶產業總面積約1萬多公頃,生產量約1萬4,000公噸,創造出300億以上的產值,不僅維繫農民收入,對台灣文化及歷史傳承也扮演重要貢獻。未來農委會也將持續邁向國際,與茶改場全力合作,讓全台茶業能夠永續發展。

▲茶改場119場慶,帶領台灣綠金產業邁向國際

▲陳吉仲主委頒獎給茶產業貢獻人員。(圖/茶改場提供)

由於,茶改場位於桃園市楊梅區,市長鄭文燦也出席場慶活動,陳吉仲並表示,桃園除了積極推廣平地茶園計畫,也大幅度增加高梁種植面積,更是全台休閒農業區發展最快速的縣市,桃園也優先推動農業自動化及機械化設備,解決農民老化、缺工問題,桃園許多農業政策成為典範,並推行至其他縣市。

▲茶改場119場慶,帶領台灣綠金產業邁向國際

陳吉仲說,茶業改良場去(2021)年底成立「茶飲創新中心」,從研究轉型為量產與應用,且與產業界結合;近來茶改場也研發以DNA檢驗判別混沖茶,確保全國各農會舉辦的國產茶競賽採用100%國產茶,農委會並在「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上要求所有上市茶葉只要標示國產茶,將會全面驗證,確保台灣茶農權益與收入,並讓消費者能喝到100%國產茶。

▲茶改場119場慶,帶領台灣綠金產業邁向國際

▲「臺茶25號」經票選後正式命名為「紫韻」。(圖/記者楊淑媛攝)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茶改場是在1903年楊梅埔心成立,前身為「安平鎮製茶試驗場」,在日治時期引進英國新式製茶技術與設備,帶動台灣茶產業蓬勃發展,至今已119年。目前茶業改良場已研發出各種台茶品種,成為最好的研發基地,並推動分級分類等評鑑制度,優先研發新的種源及栽培技術,未來將帶領台灣綠金產業繼續往前走,扮演台灣茶業百年歷史中的重要推手。

▲茶改場119場慶,帶領台灣綠金產業邁向國際

茶改場「119週年場慶」中也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桃園市長鄭文燦、場長蘇宗振對台灣茶產業發展有功人士予以公開表揚,今年計遴選4位茶產業貢獻獎得主包括康賜福先生、高肇昫先生、姜肇宣先生及黃世裕先生;及資深茶師劉中仕、陳源德先生,感謝他們對茶業發展及轉型上的傑出貢獻。

另外,「臺茶25號」命名活動,經票選後正式命名為「紫韻」,具有「紫氣東來 青山藏韻」意義,將於取得品種權後技轉推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