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台灣的另一個「228」 1972《上海公報》中美關係正常化

▲▼毛澤東、天安門             。(圖/CFP)

▲1972年發表《上海公報》,是另一個影響台灣歷史的「228」 。(示意圖/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發生於1947年的228事件,是台灣歷史上的一個重大傷痛,因此政府每年都會特別紀念,為當年的受害者哀悼,事實上對台灣造成重大影響的228不只1947年的228事件,1972年的228中美簽署《上海公報》,也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捩點。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於2月28日在上海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全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也就是通稱的《上海公報》,與1979年宣布中美建交的《建交公報》、1982年討論美國對台軍售問題的《八一七公報》合稱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上海公報》的具體內容指出,中美關係正常化符合兩國利益;國際爭端應在尊重主權、不干涉別國內政等基礎上解決,反對任何國家在亞洲建立霸權或在世界範圍內劃分利益範圍;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活動;美方承認(acknowledges)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not to challenge),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並隨著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將逐步減少在台美軍設施和武裝力量。

《上海公報》是1972年尼克森訪中的主要成果,成功拉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進一步孤立蘇聯,利用中蘇分裂強化美國的國家安全,但是由於美國在《上海公報》中首次聲明對「一個中國」不提出異議(not to challenge)卻也因此造成了台灣在主權問題上屢遭打壓,影響直到今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