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石濤的「稿紙便利貼」 台文館推走入生活的藝文商品

▲國立台灣文學館秉持推廣文學的精神,陸續推出由作家手稿以及國家重要文學古物設計而成的獨家文創商品,讓文學精神走入生活。(圖/台文館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國立台灣文學館秉持推廣文學的精神,希望促進台灣文學和社會大眾的對話,陸續推出由作家手稿以及國家重要文學古物設計而成的獨家文創商品,此外設計到製作全程「台灣製」,讓文學精神走入生活。

台文館指出,近日上架的3款商品,分別是葉石濤手稿文字製作的和紙文學紙膠帶、稿紙便利貼,以及根據1934年「台灣文藝聯盟本部」木匾設計而成的再生木尺,讓文學更生活化、更易於親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文館廖振富館長表示,期待民眾藉由使用生活化的文具,體會文學就在生活中,並親近認識臺灣文學。

台文館指出,葉石濤(1925─2008)是橫跨日治到戰後時期的台灣重要作家,寫作逾60年,在小說創作、文學評論及翻譯等方面,卓有成就,有「北鍾(肇政)南葉」之稱。「和紙文學紙膠帶」內容文字取材於葉石濤手稿「文學必須建立在我們這一塊土地與人民之上」(出處:《葉石濤自傳》)等文句,購買10捲以上提供免郵資服務(限台灣本島)。

「稿紙便利貼」文字取材於葉石濤手稿「文學是地上之鹽」(出處:2001年第五屆國家文藝獎 得獎感言)。葉石濤先生藉鹽是身體及食物是不可或缺的成分,譬喻文學對於人類心靈的滋潤雖不易得見,然而唯有文學才能締造富有人性的性靈。便利貼設計成稿紙型式,鼓勵民眾隨手創作詩句,或用文字寫下感動。

「台灣文藝聯盟 再生木尺」與桃園「木匠的家關懷協會」合作聯名推出,以回收課桌椅為木料,經繁複工序手工製作,填補的釘孔、斑駁的木痕,每把都有獨一無二的生命與歷史。

台文館廖振富館長表示,由台文館典藏的國家重要古物「台灣文藝聯盟本部」木匾,木匾複製品現於台文館常設展廳展出中,文物原件的由來是,在張深切及賴明弘等中部文學家的倡議下,1934年5月6日召開第一屆全島文藝大會,會後成立「台灣文藝聯盟」,從文學出發串連各領域,譜下台灣文化運動燦爛的一頁,此物件於1997年由張深切的家屬自南投取出,並由張深切的哲嗣張孫煜捐給館方典藏,在經歷戰爭、二二八事件、八七水災及家族遷徙等事件的60年後,仍完好如初,誠屬難能可貴。民眾也許會好奇再生木尺的刻度為何是16.5公分而非整數,因為是按原尺寸長寬約1:8比例縮小而產生的數字,這文學的刻度,將交到民眾的手上,細細度量,決定字裡行間的命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