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黃偉哲任內推動治水5年投入200億 減少台南淹水面積96%

▲台南市長黃偉哲上任後積極推動治水,截至目前已投入200億元,完成6座滯洪池、8站抽水站、22公里護岸堤防、20公里雨水下水道等重大工程建設,減少台南淹水面積96%。(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台南市長黃偉哲上任後積極推動治水,截至目前已投入200億元,完成6座滯洪池、8站抽水站、22公里護岸堤防、20公里雨水下水道等重大工程建設,減少台南淹水面積96%。(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台南報導

台南市長黃偉哲上任後積極推動治水,截至目前已投入200億元,完成6座滯洪池、8站抽水站、22公里護岸堤防、20公里雨水下水道等重大工程建設,減少台南淹水面積96%,台南市水利局23日於市政會議專案報告各項治水工作辦理情形及未來展望。

黃偉哲表示,自古以來人類聚落就不斷面臨水患威脅,要克服確實有一定難度,尤其台南的天然地勢低,更需要持續努力治水,才能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黃偉哲強調治水非一朝一夕能完成,感謝歷任縣市長,讓推動工作一棒接一棒,加上地方與中央密切合作,使得台南面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還能逐年減少水患。他期許治水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以零淹水為目標。

▲台南市長黃偉哲上任後積極推動治水,截至目前已投入200億元,完成6座滯洪池、8站抽水站、22公里護岸堤防、20公里雨水下水道等重大工程建設,減少台南淹水面積96%。(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水利局表示,大台南地勢低窪,易淹水區集中於國道1號以西及鄰近的平原地區。為有效治水防洪,南市府從治理內外水渠道、低地抽排及韌性滯洪蓄洪等三個面向著手。排水系統治理方面,包括加速護岸建設、水道拓寬及雨水下水道建設;低地抽排方面,則採護抽水站建設或移動式抽水機組進駐;韌性防洪方面,為持續抗衡極端氣候水患風險,廣設滯蓄洪池吸納雨水,減輕渠道通洪壓力。

水利局指出,自2019年迄今,市府已完成麻柚、麻工、後鎮、海尾寮、草湖寮、崁腳抽水站等8站抽水站新建,投入經費約12億餘元,可保護面積約800公頃。滯洪池部分,近5年來已完成蘇厝滯洪池(蓄)滯洪池等6座,增加滯洪量293萬噸,全市目前共計23座滯洪池,總滯洪量605 萬噸。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完工的蘇厝滯洪池,是目前台南市境內最大的滯洪池,滯洪量可達140萬噸,再造溼地環境約41.5公頃。2023年完工的南科特定區E1滯洪池,與鄰近公滯一、二滯洪池進行串聯後,原有滯洪容量83.2萬噸提升至142萬噸。

此外,台南市向中央爭取前瞻計畫經費,自2019年起投入改善三爺溪排水治理工程,整治長度達10.9公里,總經費47.7億元,歷經2018年0823豪雨曾淹水260公頃,到2021年0731豪雨淹水10公頃,大幅降低96%。

在雨水下水道建設方面,台南市目前規劃長度達938公里,為全國第一,截至2023年底,建設長度為742公里,亦為全國第一,雨水下水道實施率達79%。

▲台南市長黃偉哲上任後積極推動治水,截至目前已投入200億元,完成6座滯洪池、8站抽水站、22公里護岸堤防、20公里雨水下水道等重大工程建設,減少台南淹水面積96%。(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水利局進一步說明,預計2025年可再完成6座抽水站、3座滯洪池,投入經費約20億元,可增加抽水量能逾120cms及滯洪量7.3萬噸。此外,台南市為全國首創物聯網防災建置淹水感測器,以及地方自主防災社區達45處並能屢獲佳績,未來治水仍將秉持接力比賽精神,結合中央治水資源的支持及地方,攜手推動治水、淨水、親水之移居優質環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