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人生依舊燦爛!青年捨高薪點亮生命火花

▲▼好食好事基金會,食農創生計畫,農牧業。(圖/取自影片)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百萬年薪的科技業工作、下鄉從事農畜牧業,給你選得話,你會選擇哪種人生呢?有一群人選擇了重新啟動他們的生活,走上了一條全然不同的人生之路,他們勇敢地做出了大膽的選擇,捨棄了高薪的職業,並投身於農牧業,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和激情,即新聞小編雅憶特別探訪多位重啟第二人生的「人生遊戲王」,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

▲▼好食好事基金會,食農創生計畫,農牧業。(圖/取自影片)

位於彰化縣北斗鎮的田野勤學,創辦人陳先生放棄了原本的百萬年薪科技業工作,轉而投入種黃豆的農業中,利用自然農法耕作黃豆在社群討論度頗高,田野勤學結合農業、飲食、教育,帶領大家認識國產的黃豆,並以黃豆產品為主,設計出做豆漿、豆花、豆腐的體驗活動。

▲▼好食好事基金會,食農創生計畫,農牧業。(圖/取自影片)

提到180度轉變工作的契機,田野勤學創辦人陳先生的太太蔡慧璇表示「最早先生是在新竹的台元科技園區,從事半導體工作,工作內容比較單一,家庭出遊時經常被臨時call回、打斷家庭時光,不想再被工作影響生活、壓縮陪伴孩子的時間,決定一切歸零重新開始」,一路上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也有貴人相助,蔡慧璇回想起創業初期在嘉義鹿草受到很多幫助之外,今年透過好食好事基金會參與食農創生計畫,有更多資源投入推廣的行列。

▲▼好食好事基金會,食農創生計畫,農牧業。(圖/取自影片)

彰化畜牧業也有位女孩黃怡菁回到家鄉經營羊牧場重啟自己的人生。乙木羊牧場二代黃怡菁原本在都市工作,她說「有一次爸爸出車禍,我和哥哥意識到牧場需要有人接手,哥哥先回來啟動牧場經營,當時快30歲的我,也在思考能落地生根的地方,也一起回來了」。

▲▼好食好事基金會,食農創生計畫,農牧業。(圖/取自影片)

▲▼好食好事基金會,食農創生計畫,農牧業。(圖/取自影片)

大環境改變,在地小牧場經營越來越困難,黃怡菁說「當時返鄉經營牧場後,看到經營的困難點覺得擔憂,想利用自己的能力改變現況」,原本只有銷售天天配送的小瓶羊奶,隨著生活作息改變,希望羊奶能走進家庭的冰箱裡,決定翻轉銷售方式,推出大羊奶、麵包類、餅乾、優格等產品,不只如此,今年透過2023年食農創生計畫,把食農教育囊括到服務項目裡,讓更多人看到國產羊的發展跟潛力,黃怡菁說「這個機會帶給回流的青年,非常大的強心針,也讓我們知道被很多人支持」。

▲▼好食好事基金會,食農創生計畫,農牧業。(圖/取自影片)

電機工程系畢業卻成為養蜂人的黃宥嘉,現在是黃金蜂園的負責人,一開始是黃宥嘉的爸爸在養蜂,他想幫忙推廣養蜂系列產品協助創立品牌,品牌效應帶來更多回購的客人,加上爸爸年紀大了體力無法負荷高勞動的養蜂工作,因此接手養蜂事業,黃宥嘉說「大概在10年前剛接手時,蜜蜂養殖技術不是很純熟,蜜蜂出現寄生蟲「蜂蟹蟎」害,加上技術上沒辦法克服,導致蜂產量沒辦法起色,收入減少,最辛苦的是一個月收入只有1萬多元還要養妻小,直到認識其他青農同業互相交流、學習,再加上改良廠的科長教授指導,才克服這個問題」。

▲▼好食好事基金會,食農創生計畫,農牧業。(圖/取自影片)

▲▼好食好事基金會,食農創生計畫,農牧業。(圖/取自影片)

同時也將自身的專業運用在養蜂技術上,傳統的養蜂方式都是拼人力,接手後將採蜜過程加入電動馬達,以自動化取代人力搖蜜的動作,節省1/3人力,此外,為了讓更多觀光客認識社頭,參加2023年食農創生計畫,與在地餐廳、觀光工廠合作設計出旅遊行程,推廣社頭的在地文化跟特色產業。

▲▼好食好事基金會,食農創生計畫,農牧業。(圖/取自影片)

青年返鄉投入經營在地農業非常不容易,對於在外打拼、讀書的青年而言更是一大考驗,於是好食好事基金會從2022年起推出好食好事食農創生計畫,協助回鄉的創業者,推動農產業的永續發展,替回鄉打拼的遊子們盡一份心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