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女巫、傳說、詛咒元素 「鬼月來聽靈異故事」新書發表

▲曾編劇創作、電影演員,更是台灣第1位留美博士的林承志,將舉辦《遺址》 新書發表分享會,歡迎共襄盛舉。(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曾編劇創作、電影演員,更是台灣第1位留美博士的林承志,將舉辦《遺址》 新書發表分享會,歡迎共襄盛舉。(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台南報導

曾當過演員、全身充滿「文學戲胞」的林承志,創作《遺址》歷史小說,把國軍興建台東志航基地佳山計畫(建安737機場擴建專案)的艱辛過程,融入女巫、傳說、詛咒元素,讓這段人與土地記憶不被時間淹沒,將於9月3日在金石堂新營店舉辦新書發表會,「鬼月來聽靈異故事」格外有神秘!

林承志說,1990年8月21日,發生1架軍機墜毀於雲林縣偏郊甘蔗園,機上18位將士全部殉職空難事件,當時殉難軍官就是要飛往視察737工程時遭到不幸。在此之前,基地開挖遇到「石棺詛咒」的神祕異聞在地方流傳。是巧合?或真有不可知的冥靈,成為《遺址》故事源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編劇創作、電影演員,更是台灣第1位留美博士的林承志,將舉辦《遺址》 新書發表分享會,歡迎共襄盛舉。(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林承志因為唸土木建築背景,人生第一份職業轉服預管役成為軍人。當時國軍正有大型工程,需要年輕土木工程人員參與,他想可以在正式踏入社會之前累積經驗,因此參與不少國軍工程,737機場擴建專案即是其一。

林承志說,發生軍機墜毀嚴重空難之前,早在1985年初負責工程的工兵連隊發現出土石棺後,就怪事連連,包括1名推土機中士,發現酋長石棺莫明患上癲癇怪病。《遺址》故事中所紀錄過程,約莫石棺事件發生後的4至5年間;有的是他本身親身經歷,有的發生在身邊,也有發生在當下同僚口耳相傳,每次經歷或聽聞又有年輕生命,因這個工程逝世或殘軀,深深烙印腦海。

林承志說,這個專案擴建基地屬卑南遺址部分,原是阿美族(阿密斯)kakawasan(「祖靈」意思)部落領地,當地曾留下與卑南族(普悠瑪)部落衝突戰爭的古老傳說,直到機場開挖被迫一分為二,並且三度遷村,遺失不少先人留下文化傳承與 記憶。

林承志說,為了尋找部落傳說與文化記憶,他展開田野調查,發現許多可歌可泣的原住民故事,耆老傳頌部落勇士「騎著風箏迎風射箭」的英姿是多麼令人神之嚮往。《遺址》故事透過一個嚮往基督的年輕女巫,一個優秀幹練的軍官戰士及一個保護女巫的熱血勇士,虛擬人物共同尋找謎底的冒險歷程,真實紀錄機場工程的艱辛,以及探索部落文化的變遷與無奈。林承志說,如同書本封面,變幻莫測的雲象徵「詛咒」、雄威老鷹象徵「國軍」、人獸形玉石圖騰象徵「祖靈」三元素構這本歷史故事小說,「我沒辦法還原歷史真相,但可以編成一個故事」,告訴你這土地確實發生過的事。

林承志說他小時候有閱讀障礙,長大後變得愛寫文章、愛講故事,《遺址》書中的女巫角色,多少有他內心世界與想法投射,新書發表會將分享其創作心路歷程,還有 沒在書本中出現的真實照片,帶領讀者遊移虛實之間走進故事情節。

▲曾編劇創作、電影演員,更是台灣第1位留美博士的林承志,將舉辦《遺址》 新書發表分享會,歡迎共襄盛舉。(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赤子纏龍》是林承志第一部編劇創作作品,並曾經以演員身分參加電影《山的那一邊》、電影短片《走嘸路》的演出。他也是台灣第1位留美博士、台灣首席教育家林茂生的內孫,228遺族的「台南囝」後代;《遺址》 封面老鷹插畫,即是他的母親、嶺南派國畫家林呂碧紗(即林茂生的媳婦)畫作《展翅》的一部分。《展翅》原作後獲美國民主黨財務部長羅森生先生收藏。

▲曾編劇創作、電影演員,更是台灣第1位留美博士的林承志,將舉辦《遺址》 新書發表分享會,歡迎共襄盛舉。(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林承志說,台灣青年從軍的犧牲以及部落文明的失憶或許無奈,但他們的付出,共同成就今天保護台灣國防安全最可靠的屏障,「而你我的現在,正是當時國家的未來」,創作這本書希望能夠喚醒大家更要珍惜台灣現在、守護未來。《遺址》 新書發表分享會,將於九月三日下午三時在金石堂新營店舉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