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背後為何有兩把大扇子?用途不僅搧風 竟還是「恐怖武器」

▲▼古代,皇帝,扇子 。(圖/翻攝自網路)

▲古代皇帝背後的兩把大扇子象徵君王權威 。(圖/翻攝自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古代皇帝在上朝或者出巡時,背後總有人高舉兩把大扇子,但它們可不是拿來搧風那麼簡單,而是從武器演變而來,同時還象徵著君王權威。明朝永樂皇帝發動靖難之變後上台,他擔心被人刺殺,於是從國外引進「卓影避邪」這個特殊武器。

皇帝背後的大扇子在不同朝代有各自的風格和作用,彰顯至高無上的帝位。譬如唐朝時期,流行用絹製成的儀仗扇,逐漸演變成烘託身份地位的一種用具,從形制、數目到樣式,都是有一定講究的。

唐朝還在儀仗扇上進行了創新,出現了「索扇制度」,即以扇子作為屏障,遮蔽皇帝的龍顏,防止大臣覬覦窺視,開合也有一定的禮數。在其《儀衛志》中記載道,侍中奏「外辦」,皇帝步出西序門,索扇,扇合。皇帝升御座,扇開。

▲▼古代,皇帝,扇子 。(圖/翻攝自網路)

▲▼古畫中描繪了皇帝背後有專門的宮人負責舉扇的常態 。(圖/翻攝自網路)

▲▼古代,皇帝,扇子 。(圖/翻攝自網路)

到明朝時,政治家陸容在《菽園雜記》指出,「奉天門常朝,御座後內官持一小扇,金黃絹以裹之。常聞一老將軍雲,非扇也,其名卓影闢邪。永樂間外國所進,但聞其名,不知為何物也。」

內容講的是永樂皇帝常在太和殿前御門聽政,身旁都會有內官舉著裹著金黃絹的扇子,據說從國外引進,叫做「卓影避邪」,但作用不知為何。

現代故宮學者單士元著作《故宮史話》提到,「卓影避邪」其實是一柄三刃的刀劍類武器,為避免傷到皇帝,才將外側用金黃絹包裹,還可達到偽裝及遮擋的作用,若發生緊急情況,持扇人只要手臂一抖,線圈就會自然脫落露出三刃。

不過,到了宣統時期,皇帝身邊的反對勢力大減,「卓影避邪」逐漸演變成扇子,主要功用是加強室內空氣流動,因此被稱為「避瘟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