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達300隻! 找不到頸圈...屏科大教授憂玉山黑熊「被消失」

▲屏東科大教授黃美秀團隊架設自動相機,紀錄台灣黑熊於玉山國家公園中的活動情形。(圖/翻攝「Yushan NP」官方Youtube頻道)

▲屏東科大教授黃美秀團隊架設自動相機,紀錄台灣黑熊於玉山國家公園中的活動情形。(圖/翻攝「Yushan NP」官方Youtube頻道)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10日歡度38歲處慶,與上百位熱情參與的在地機關團體及居民回顧去(111)年疫情下一起為國土生態保育付出的努力,除年度保育成果發表分享,也透過公私部門協力合作,邀請在地參與減塑淨川活動,從隨手微小的行動發揚「保育、在地、永續」之精神。

屏東地檢署偵辦台灣黑熊遭獵殺案,追查出3年內竟有4隻台灣黑熊遭獵殺,而東勢林管處野放追蹤、編號711/568的台灣黑熊也在去年5月間,慘遭仁愛鄉獵人誤捕並開槍射殺,人熊衝突問題越見嚴重,玉山國家公園向來是台灣黑熊最重要的保育熱點,近年調查已從東部園區轉進西北塔塔加及南部南橫等區域,玉管處在處慶當天即邀請「黑熊媽媽」屏東科大野保所教授黃美秀,以「臺灣黑熊族群監測暨保育行動策略推廣」為主題,發表研究調查成果報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美秀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玉山東部園區的台灣黑熊多於中低海拔範圍活動,與西部園區的個體不同。(圖/翻攝「Yushan NP」官方Youtube頻道)

▲黃美秀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玉山東部園區的台灣黑熊多在中低海拔範圍活動,與西部園區的個體不同。(圖/翻攝「Yushan NP」官方Youtube頻道)

黃美秀指出,本案延續108至110年度計畫,於西部園區(楠溪林道)、東部園區(瓦拉米步道)分別捕捉3隻雄性台灣黑熊,從109年11月至111年9月陸續以頸圈進行人造衛星追蹤,其中1隻自然死亡、2隻頸圈脫落、1隻消失,追蹤時間從半年到1年半不等,目前只剩下東、西各1隻仍在追蹤中,成效差強人意。

其中在東部的失蹤熊隻,研究團隊連頸圈都找不到,「有可能是『被消失』」黃美秀指出,該個體75%活動範圍在國家公園外,顯示棲地完整,也是玉山國家公園獨特之處,因此如何跟林務局的國有林班做跨領域合作,做功能延伸,否則即使國家公園保育做得好、熊變多了,也外溢出去,但周圍沒做好緩衝區管理,熊仍會消失。

黃美秀說,目前台灣黑熊唯一有做族群數量估算的就只有玉管處,因為熊隻在秋天會集中到大分,台大動科系教授朱有田過去在該地區撿了6、7年的上千坨排遺,估算有150隻;但個體來去會受青剛櫟等食物來源豐歉年影響,也有族群成員不回大分而形成黑數,不過以此估計西部族群和國家公園裏外游移者,可合理推算玉山大約有250至300隻台灣黑熊。

▲玉管處邀請屏東科大教授黃美秀發表最新台灣黑熊調查研究成果。(圖/翻攝「Yushan NP」官方Youtube頻道)

▲玉管處邀請屏東科大教授黃美秀發表最新台灣黑熊調查研究成果。(圖/翻攝「Yushan NP」官方Youtube頻道)

而這次也是首度於玉山西部園區進行調查,黃美秀發現,東西部的黑熊生態習性不同,且有高比例是在國家公園外活動:園區東部個體主要利用中低海拔(500至1500米,74.4%)闊葉林,異於西部個體中高海拔(2000至2500米, 41.9%)針闊葉林,秋冬二季的活動比例較春夏二季高。

而追蹤期間,黑熊活動範圍可達200平方公里、並有其密集活動的核心區,玉山主峰線也曾現蹤,但在其活動習性沒有領域性、中央山脈也可通行的情況下,東西個體卻互不往來,且夏秋明顯集中於中海拔山區活動,春天則從低海拔到高海拔趴趴走,顯示春天其實食物資源最少,打破過去官方野放時多選擇「食物較多的春天」的迷思。

黃美秀也感慨表示,與貓熊相比,台灣黑熊議題雖然吵得沸沸揚揚,卻很遺憾地無法告訴國人現在有幾隻,因為野外研究基地其實只有玉山國家公園、轄屬東勢林管處的大雪山地區,且大部分生態習性資料都來自玉山園區,「瀕危物種的經營管理應該積極,不是『供起來』、讓牠們在那裏自生自滅就好。」他呼籲修訂中的《野保法》能有所加強、增加國家公園保育預算,管理單位也應該適當定期地做普查,「哪裡有、哪裡沒有、變多或變少」,讓國人知道其單位面積裡族群擴展狀況。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