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九訪陸/金庸母校重慶中央政治學校 二戰殉亡最高將領張自忠陵園

▲重慶彭氏民居舊址曾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研究部。(圖/翻攝百度百科)

▲重慶彭氏民居舊址曾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研究部。(圖/翻攝百度百科,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今(4)日在重慶進行第二天的參訪行程,其中一個不公開行程將前往政治大學前身、知名作家金庸的母校,重慶中央政治學校遺址,此外,馬英九還會前往二戰時期陣亡最高級別將領、中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張自忠烈士陵園追思致意。

▲重慶彭氏民居舊址曾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研究部。(圖/翻攝百度百科)

重慶中央政治學校舊址曾為清朝鹽商彭氏家族所建的「彭家大院」,也被稱為彭氏民居。國府在1938年遷都重慶後,彭氏民居成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研究部,由於在戰時需要大量人才,因此,該校調整興學方針,改以抗戰救國為宗旨,將科系調整爲法政、經濟、外交、新聞和地政五系,成為西南聯大外,大後方的重要人才培育庫。

▲金庸。(圖/CFP)

▲華人文學泰斗金庸。(圖/CFP)

提及重慶中央政治學校,不得不提到已過世的知名作家金庸在該校發生的一段舊事。金庸原名查良鏞,高中畢業後遇上對日抗戰的無情戰火,為了延續學業,金庸本來將目光瞄準位於雲南的西南聯大,畢竟這是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學校在大後方重新成立的最高學府。

不過,金庸最終選擇位於重慶、免繳學費還供食宿的中央政治學校就讀外文系,朝向夢想的外交官之路邁進。令他失望的是,中央政治學校內不免俗的有著階級之分,當他看不慣校內「國民黨」學生未排除異己欺壓其他學生,挺而出面挑戰校方,結果便換得「退學」處分,雖然讓他夢碎,卻也讓華人文壇獲得一位後無來者的文學巨擘。

▲張自忠烈士陵園。(圖/CFP)

▲重慶張自忠烈士陵園。(圖/CFP)

馬英九在重慶還將前往張自忠烈士陵園,這裡便是抗戰時期國軍二級上將張自忠的長眠之地。張自忠原為西北軍閥旗下部將,中原大戰後隨西北軍殘部劃編國軍第二十九軍,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張自忠曾嘗試與日本「斡旋」,一度被認為是「漢奸」。

▲張自忠烈士陵園。(圖/CFP)

▲張自忠烈士陵園內的抗戰浮雕作品。(圖/CFP)

國軍在抗戰初期節節敗退,張自忠率領的的五十九軍卻在逆境中屢傳捷報。有著日軍最精銳機械化部隊「鋼軍」稱號的板垣師團(第五師團)及磯谷師團(第十師團)準備拿取徐州,其中,板垣師團主力在臨沂被張自忠和龐炳勛協力死守拖住,無法支援第十師團合圍台兒莊,因此造就國軍在抗戰期間難得的台兒莊大捷勝果。

1939年,國軍發動「四月攻勢」牽制襲擾日軍後方,張自忠率部遇上日軍名將「岡村寧次」,在隨縣與棗陽一帶發生會戰。張自忠率部渡河,切斷日軍補給線,致使日軍撤退。

▲張自忠烈士陵園。(圖/CFP)

▲國共高層在張自忠將軍殉國後均送上輓聯。(圖/CFP)

直至1940年5月,張自忠率第74師被日軍圍於湖北襄陽的南瓜店一帶,在激烈攻防戰下,張自忠親臨一線,身中5彈後未退,再中一彈殉國,其部官兵全數戰亡,寫下抗日戰爭中的悲壯一頁。

日軍取得張自忠將軍遺體後大作文章宣傳以打擊國軍士氣,國軍則派出敢死隊將遺體奪回,並於5月28日將靈柩送至重慶,葬於西南梅花山麓。大陸在1982年將張自忠墓園擴建為張自忠烈士陵園,並陳列抗戰時期史料及照片等文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