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捐款夯!85%人愛用 調查:「這類人」最有愛心

▲▼數位化線上捐款平台。(圖/記者陳詩璧攝)

▲去年有超過85%捐款人使用「線上捐款」。(圖/記者陳詩璧攝)

記者林緯平/綜合報導

國內新冠疫情穩定下降,離走向全面脫口罩的日子越來越近,而在這3年多日子裡也成就了許多「新常態」。其中,數位化已成不可逆趨勢,帶動民眾捐款方式改變,「數位行善」成為潮流!據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調查,2022年有逾85%捐款人曾用過「線上捐款」,至於捐款關心議題前3名,分別為兒童福利、身心障礙福利、急難救助。

當數位成為日常,民眾捐款方式不再僅限於捐發票、捐零錢,這類的實體捐款,據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統計,台灣2016年行動支付交易金額為14.9億,到了2020年成長到近160倍的2407億,而最多人使用的行動支付平台為Line Pay,其次為街口支付。隨行動支付平台興起,整合捐款至多元生活體驗中逐漸普遍,讓國人愛心能夠更便利、即時送出,如2021年太魯閣號事故發生時,Line Pay就在10天內募得1.6億的善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圖/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調查針對數位捐款進行研究。(圖/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下同)

顯然線上捐款已成為不可逆趨勢,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於去底公布「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份針對國內外之台灣民眾的「捐款人調查」,完成1,515份有效樣本,其中1,411人在過去一年有捐款;第2部分則是針對台灣的非營利組織進行線上調查,完成252份有效樣本。

針對捐款人調查,已有超過85%捐款人使用線上捐款,僅13.7%的人僅有實體捐款,當中線上捐款方式,以線上刷卡82.7%最多,手機支付工具28.7%居次,線上郵局或銀行轉帳22.7%為第三;至於使用的線上捐款平台,以77.8%透過「組織官方網站」捐款最多,其次為32.1%用Line Pay、8.2%用臉書、7.1%使用接手支付,再來為全家APP以及7-ELEVEN APP。

▲▼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圖/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

除捐錢外,捐款人參與公益的方式相當多元,其中以捐贈發票佔最大宗(46.5%),另外還有購買相關產品(41%)、加入或追蹤該組織的社群媒體(31.9%)。值得一提的是,也有部分捐款人透過捐贈「虛擬貨幣」,如比特幣、NFT(0.8%)來做愛心。

▲▼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圖/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

有趣的是,這些捐款人之中,有超過74%的捐款人為女性,39歲以下捐款人超過6成,其中30~39歲佔38.4%為捐款主力。進一步探究捐款原因,以「相信捐款可以幫助更多人」的理念,佔74.1%為最多,其次為「認同該組織理念」。

▲▼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圖/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

至於「捐款關心議題」,近年備受關注的「毛孩」議題,以30.3%排在第三,而「兒童福利」以突破5成關注度排在最高。然而對公益團體來說,能夠「定期定額」獲得穩定的支持才是能夠持續經營的最好狀態。但調查報告指出,「定期定額」者佔36.1%、「不定期不定額」者佔70.9%,顯見推廣「定期定額」觀念還有努力空間。

▲▼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圖/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

捐款人無法維持捐款習慣,很可能跟「捐款後續追蹤行為」有關,因為據調查資料,僅有14%捐款人一定會做後續追蹤,另外有41%的捐款人只會偶爾追蹤,甚至完全不再關注後續議題,當中的主因依序為「信任組織能達到目標」54.5%、「純粹發揮愛心,有捐款就好」46.2%、「沒有時間」25.4%。

最後對於公益團體的數位滿意度,有24%捐款人完全認同,但有高達62%的人部分同意,而公益團體能進一步改進的前三大地方有,「線上資訊未定期更新/正確性不足」57.1%、「線上資訊不易理解」53.4%及「公益團體還未發展線上服務」40.6。

▲▼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圖/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

然而,隨著捐款數位化、線上化,讓民眾獲得更高的便利性,卻也帶來被詐騙的風險。自律聯盟呼籲,若有可疑電話打著公益平台的名義要求捐款,或要求進行ATM轉帳、網路匯款,一定要仔細查證或是報警處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