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屍骨當人柱?長城千年不倒「秘密武器」是它 推土機來都不怕

記者蔡儀潔/北京報導

萬里長城用白骨堆砌?孟姜女哭倒長城?長城作為世界第七大奇蹟,相關的傳說千年來代代流傳,其實它在春秋戰國就開始興建,最後一次大規模修築則是在明朝。《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實地踏上這座宏偉的古建築,每塊石頭都在向遊人述說跨越千年的故事。

▲▼ 長城,萬里長城,八達嶺長城 。(圖/記者蔡儀潔攝)

▲八達嶺長城是大陸開放最早的一段長城,也是至今為止保護最好的一段明代長城。(圖/記者蔡儀潔攝)

在開往八達嶺長城的路上,記者陸陸續續看到佇立在山脊上的長城。實際上,長城作為古代軍事工程,整體構造都是為戰爭設計,部分段建得高,是為了擁有開闊的視野,延長敵人進攻時間;大量的烽火台則是情報傳遞系統,敵人白天侵犯時就燃煙,夜間來犯就點火。按明朝制度,舉一煙鳴一炮代表來敵約100人;舉二煙鳴二炮,來敵約500人;舉三煙鳴三炮則代表敵人超過1000人。

記者爬了兩段城樓就氣喘吁吁,長城的台階高低不平,有些僅有約3公分,有些則高至半個小腿,除台階外還有斜坡,向下走時需要「小碎步」。有說法是稱,過去打磨工藝不發達,且為了方便士兵跑上跑下,台階不會設計大的寬度影響戰勢。

「好累啊…走不動了...。」不少遊客走走停停,感嘆爬長城不容易,古人在沒有現代化機械的情況下,竟然蓋出這座龐然大物。

▲▼ 長城,萬里長城,八達嶺長城 。(圖/記者蔡儀潔攝)

▲長城可容五馬並馳或十人並進。。(圖/記者蔡儀潔攝)

有資料顯示,2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因修建長城而喪命的百姓多達百萬人,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秦朝時期,秦始皇的治國方針是重農抑商,商人社會地位低,在光靠囚犯人手不足時,他們被拉去當勞工。

民間流傳著各種傳說,例如長城磚塊間的白色黏著劑,其實是人的屍骨。當時有段長城怎麼蓋都蓋不好,秦國將軍就想到用人當支架,一排一排塞在長城底下,再砌上磚塊建築而成。秦代有首民歌唱道「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

▲▼ 孟姜女哭長城。(圖/視覺中國)

▲大陸華北將孟姜女送衣之行,抵達長城的十月初一日,視為祭祖的節日,稱為寒衣節。(圖/視覺中國)

最廣為人知的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便是由此發展而來,據傳孟姜女新婚才3天,丈夫便被拉去修築長城,不久後累死。孟姜女在長城下痛哭三天三夜,哭聲震天動地,城牆為之崩裂,露出丈夫的屍骸,她最後因絕望投海而死。

後來很多專家表示,孟姜女哭的是齊長城而不是秦長城,也有一說認為這故事純屬虛構,死人的骨骸不會埋在長城底,因為腐爛的屍體會減拖建築的構造。

長城究竟是如何建造?《古今注·都邑》指出,秦朝所築長城的原材料均按「因地制宜」的原則,例如在山地便開山取石;在黃土地帶就取夯土來用。明代長城則廣泛運用了石砌法、磚砌法、磚石混砌法,從橫切面之觀察更含三角學上的應用,特別在陡坡上的鞏固方面起了作用。

在沒有水泥的古代,如何找到牢固的黏合劑至關重要,後來有學者指出,長城千年不倒之謎靠的竟然是糯米。古人將糯米熬成粥,再和石灰、沙石攪和成泥漿狀,創造出「糯米砂漿王」這種昂貴又堅固的複合砂漿。有些古建築物非常堅固,甚至現代推土機都難以推倒,還能承受強度很大的地震亦是拜此所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