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高峰已過!學者估:6月底重症死亡數「將小於50人」

▲0615陳秀熙說明中南部地區若達2條件,疫情下降速度有望比北部快速;估計全台6月底重症死亡數將小於50人。(圖/翻攝自YouTube/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陳秀熙預估,全台6月底重症死亡數將小於50人。(圖/翻攝自YouTube/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下同)※點圖放大

記者楊晏琳/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全台流行高峰已過,進入輕症適應期;加上6月初重症及死亡率皆略有下降,若抗病毒藥物介入措施及醫療量能維持得當,預估6月底重症死亡數將會低於50人。

陳秀熙今在「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直播指出,本土疫情的流行高峰已過,邁入無症狀、輕症適應期。「北北基桃等8縣市已有下降趨勢,因此中重症死亡也一定會下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秀熙說明,感染率和死亡率有時間差,感染高峰過後,通常要一段時間後死亡率才會下降,間隔大約為1~2週。以目前而言,可以看見台灣的中重症及死亡率,自6月初皆有所下降;因此,若抗病毒藥物介入措施及醫療量能調整得宜,6月底重症死亡數,有望下降至小於50人。

▲0615陳秀熙說明中南部地區若達2條件,疫情下降速度有望比北部快速;估計全台6月底重症死亡數將小於50人。(圖/翻攝自YouTube/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陳秀熙指出,全台流行高峰已過,走入輕症適應期。※點圖放大

陳秀熙也說,台北、新北、基隆、桃園4縣市各年齡別感染率皆有下降趨勢,此現象幾乎可以確定,北北基桃的重症死亡率一定可以下降;而台灣死亡率之所以減少,則源自於北北基桃地區老年人口感染率下降。

此外,陳秀熙再度提及超額死亡概念。Omicron感染雖然輕症化,但傳播速率快,所引起的大量感染雖然是輕症或無症狀,但對醫療能量仍產生巨大影響。因此長者及原來高危險共病族群雖然非常需要醫療照護,但由於醫療照護不足,並偶然感染COVID-19者產生間接死亡傷害影響非常大。

到底這些過多死亡程度如何評估?世界衛生組織乃提出「超額死亡」的概念,來評估這些過多死亡程度:

 超額死亡=觀察值全死因死亡(Observed)-預期值全死因死亡(Expected)

陳秀熙說明,一般而言,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感染致死,通常會使得觀察值大於預期值,因此會產生「超額死亡」狀況。觀察值全死因死亡是指COVID-19世界流行期間全死因通報死亡,預期值全死因死亡是使用在COVID-19未流行前(也就是2020年前)背景全死因死亡率。

由於超額死亡計算會受預期死亡影響,一般而言,5年內全死因死亡率每年差異不大,這也就是所謂的背景死亡率(無疫情時應有的預期死亡率)。而台灣5月Omicron死亡個案數為2846人,其中可分為背景死亡1408人(49%),直接死亡1438人(51%),陳秀熙強調,大家必須分開解讀。

「若想讓背景死亡降低,就要改善醫療能量,不要讓他們在照護過程間造成死亡。」陳秀熙也預期,6月底會因抗病毒藥物以及醫療照品質提升,讓台灣直接死亡的比率下降,「也才能對症下藥,讓Omicron死亡降低、走入輕症化,和世界疫情接軌。」

台灣Omicron超額死亡解密 4%低超額死亡及88%高正確死亡通報率(林庭瑀、范僑芯、黃聖雯、許辰陽、嚴明芳、陳立昇、陳秀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