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流感化 專家籲:1類人打滿3劑免匡列居隔

記者黄翊婷/綜合報導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升溫,預估月底就有可能出現單日破萬例確診。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認為,新冠疫情未來勢必走向流感化,醫院是一定要守住的場域,另外也可以分成4個層次縮減居家隔離天數和匡列對象範圍,例如已接種3劑疫苗仍確診者,居家隔離天數由10天降為5天,以及密切接觸者若已接種3劑可不用匡列居隔。

▲桃園警分局16名員警確診,衛生局為同仁進行PCR採檢。(圖/記者沈繼昌翻攝)

▲陳秀熙建議縮減匡列對象和居隔天數。(資料照/記者沈繼昌翻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在21日播出的節目《這!不是新聞》中提到,現在疫情的重點是「重症」,要去找出哪些人引發重症的風險較高,而面對確診病例數逐漸上升,民眾害怕的不是染疫,是擔心被匡列隔離,因為確診者和接觸者的隔離天數一樣都是10天,對接觸者來說,受到的限制簡直就跟「被確診」了一樣。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陳秀熙進一步解釋,在這波疫情之下,醫院是一定要守住的場域,而新冠病毒未來也勢必會走向流感化,針對未來的防疫措施,可以分成4個層次縮減居家隔離天數和匡列對象範圍,第一,已接種3劑疫苗仍確診者,居家隔離天數由10天降為5天;第二,密切接觸者若已接種3劑可不用匡列居隔;第三,密切接觸者以外的接觸者,若有做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也不用匡列;第四,更外圍那些無法精準匡列的對象做好自我快篩監測即可。

▲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緩,台北街頭逛街民眾明顯增加。(圖/記者林敬旻攝)

▲未來一旦有人確診就停班停課的模式可能會改變。(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ICU醫師陳志金也在臉書PO文中提到,按照國外的經驗看來,台灣防疫策略未來可能會出現6項變化,包含:

一、現在一旦有人確診就停班、停課的模式,未來會改變。
二、確診者的隔離時間也會逐步的縮短。
三、快篩會取代PCR做為確診或解隔離的依據。
四、民眾會依染病後的風險(年紀、免疫疾病、是否完成疫苗注射),分級健康管理。
五、保存醫療量能,風險低的族群「自我管理」,醫療院所則著重在重症病人的治療。
六、民眾維持正常生活、國門大開、疫情記者會停開、報導變少,再也沒有人在乎確診數字。

陳志金認為,目前要關注的是這6項變化進行步調的快慢,以新加坡的隔離政策為例,無症狀或輕症者確診後應自我隔離,並自行填寫同住家人、親密接觸者表單,72小時後測試快篩,若陰性即可解隔,從確診到解隔最快時間為3天;若72小時後快篩為陽性,就要繼續隔離,直到篩檢為陰性或隔離滿7天才能解除;若沒有完整接種疫苗也不願意天天快篩者,就要隔離14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