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證實人體血液含「微塑膠」 恐殘留器官

▲塑膠垃圾難以分解,對環境造成極大傷害。(圖/翻攝自pixabay)

▲大量塑膠垃圾,對環境造成極大傷害。(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張寧倢/編譯

大量塑膠垃圾被傾倒在地球環境中,導致從珠穆朗瑪峰到海洋最深處都能發現「微塑膠」。據報導,目前已知人們會透過食物和水吸收這些體積微小到「看不見」的塑膠,再藉由糞便排出。然而,最新一項科學研究首次在人體血液中檢出微塑膠,這表示塑膠微粒未來有可能殘留在體內器官中。

▲▼海洋生態、塑膠垃圾、漁網。(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人體血液中首次發現「微塑膠」。(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微塑膠(Microplastic)又被稱為「塑膠微粒」,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塊狀、細絲或球體等多種形式的塑膠碎片。根據《衛報》報導,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 (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生態毒理學教授維薩克(Dick Vethaak)與其研究團隊分析22名匿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樣本,發現其中多達17人的血液中含有「微塑膠」,比例接近80%。

報導指出,這17組血液樣本中,有半數樣本含有PET,是常被用於製作寶特瓶的塑膠原料,另外3分之1的樣本中含有用於包裝食品和其他產品的聚苯乙烯,4分之1樣本含有聚乙烯,聚乙烯被大量用於製造塑膠袋、薄膜等產品。報導稱,研究採用的技術能檢測並分析至最小0.0007毫米的微粒,更有部份血液樣本同時驗出2到3種不同塑膠。

▲ 美英兩國研究員在分析酵素結構時,無意間研發出一種能分解塑膠的變異酵素 。(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實驗中含有微塑膠的血液樣本,有半數屬於PET塑膠材質。(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維薩克表示,「我們的研究首次證明人類血液中存在聚合物顆粒,這是一個突破性的結果。」他向《衛報》表示,這些塑膠微粒在血液中被輸送到全身,令人產生合理擔憂,加上先前的研究顯示,嬰兒糞便中的微塑膠含量是成年人的10倍,一般而言,嬰幼兒更容易因接觸化學物質與微粒而受到影響,更是讓他感到憂心。

維薩克說,未來須擴大進行實驗,包含增加研究樣本數、評估微塑膠含量或種類等,目前已有許多團隊正在進行類似研究,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微塑膠是否會留在體內或被輸送到特定器官,例如通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以及濃度是否高到足以引發疾病。

他指出,「在塑膠產量增長的情況下,我們迫切需要更詳細地研究,微塑膠將如何影響人體結構,它們是否會以某種方式轉化細胞並誘發癌病變。這些問題一天比一天急迫。」

►20分鐘聽懂《Wow世界熱鬧什麼?》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