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塑膠微粒

塑膠微粒

不沾鍋塗層受損恐致癌 研究:1道小刮痕可釋出230萬塑膠微粒

澳洲科學家近日發現,廚具中常見的不沾鍋可能隱藏健康危機。發表於《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研究顯示,不沾鍋上的1道小刮痕可能釋放出多達9100個塑膠顆粒,而體積更小的塑膠微粒或奈米塑膠更可能達到230萬個。而不沾鍋塗層中的化學物質可能與免疫系統抑制、癌症風險有關。

黃喉貂排遺驚現塑膠微粒 塔塔加遊憩區明年元旦起全面撤垃圾桶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近期於園區內黃喉貂的排遺中檢驗出含塑膠微粒等累積性的生態毒害,顯示人類遊憩活動中的不當行為,尤其是短時間遊憩、搭乘遊覽車之團客未將食用完畢後餐盒與廚餘帶下山,棄置於塔塔加遊憩區內的垃圾桶或堆疊在桶蓋上,引發台灣獼猴或黃喉貂等野生動物覓食,已造成當地生態環境之衝擊,亦影響保育成效。

常見開胃菜驗出微塑膠!亞洲7國「小魚乾」都有 這國家最嚴重

花生小魚乾是常見的開胃小菜,但在未吃主食前,你可能已經吃進海洋微塑膠!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研究團隊從7個亞洲國家出產的14項魚乾產品中,驗出微塑膠,平均每隻小魚乾含微塑膠多寡依序是日本、中國、斯里蘭卡、南韓、越南、台灣及泰國。這項研究結果已獲國際頂尖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刊登。

科學家首次證實人體血液含「微塑膠」 恐殘留器官

大量塑膠垃圾被傾倒在地球環境中,導致從珠穆朗瑪峰到海洋最深處都能發現「微塑膠」。據報導,目前已知人們會透過食物和水吸收這些體積微小到「看不見」的塑膠,再藉由糞便排出。然而,最新一項科學研究首次在人體血液中檢出微塑膠,這表示塑膠微粒未來有可能殘留在體內器官中。

喝寶特瓶水會致癌?毒物專家曝「最被詬病3點」給答案

瓶裝水超方便!但「寶特瓶含有塑化劑」、「喝多會致癌」的說法一直流傳著,真是如此嗎?毒物科專家招名威點出寶特瓶水「最被人詬病3點」並一一破解。要達到致癌地步,他認為應是水質本身含有多項致癌物雜質超標,若要喝到死亡,就得達半致死劑量,換算60公斤成年人一次要喝到5.4公斤的水。

東北與西南海域「塑膠微粒最多」! 環團推測漁業浮具破碎造成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今(28日)公布台灣沿海塑膠微粒污染現況調查,針對最嚴重的東北與西南海域,綜合海上及陸上結果發現,2年的四季調查結果趨勢相同,以東北海域塑膠微粒數量最多,且數量最多的季節皆在夏季,推測發泡塑膠最可能來源為漁業浮具破碎後溢散造成。

首例!胎盤驗出「塑膠微粒」 醫師憂:新生兒恐成「塑膠寶寶」

義大利科學家近日發現,塑膠微粒無所不在,連孕婦「胎盤」內也有,這意味著胎兒體內細胞恐怕與塑膠微粒共存,成為「塑膠寶寶」,塑膠中的化學物質很可能干擾孩子未來的發育成長。

食用塑膠微粒的魚變大膽了! 急著找食物容易被掠奪

澳洲最新的一項研究指出,魚類吃到塑膠微粒會出現反常的行為表現,這對整個海洋生態的食物鏈造成很大的影響,牠們會變得比往常更加大膽,比一般的魚類更加容易死亡。

幼兒用塑膠奶瓶「喝下100萬顆微粒」!專家籲無害真相:2招能預防

「嬰幼兒用塑膠奶瓶,可能喝下100萬顆微塑膠?」幾天前,由都柏林與維也納的研究團隊公布一項實驗,發現嬰幼兒如果用很常見的PP(聚丙烯)塑膠奶瓶喝奶,可能每天喝下100萬個微塑膠,看起來相當驚人,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微塑膠對人體有害,不過這還是值得注意的現象,尤其是嬰幼兒器官尚未成熟,排毒能力較差,所以需要格外注意。

黑潮航行900海浬測塑膠微粒 東北海域數量居冠「寶特瓶、包裝盒」占比高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展開「島航普拉斯」四季調查計畫,每季分別於24個測點進行海水表層塑膠微粒打撈、蒐集與分析,耗時1年多,出航16航次,航行近900 海浬(約1650公里),帶回96個樣品,今(19日)公布結果顯示,東北海域塑膠微粒數量居冠,以硬塑膠占比最高,整體受「生活遊憩」、「漁業活動」影響。

南極海底11公里「彈尾蟲」腸內含塑膠微粒!意味汙染已深入土壤食物鏈

地球最南端生活著一種「最不受人類干擾的南極彈尾蟲(Antarctic springtail)」,因為牠們生活在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的海底11公里下,但近日有研究團隊發現,在牠們的體內腸道居然檢出有塑膠微粒。《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作者表示,這狀況意味著,塑膠微粒的汙染已經深入土壤的食物鏈。

人體塑膠微粒是「喝下去的」!專家曝「83%自來水」受汙染...瓶裝水更慘

環保風氣興起,越來越多人開始自備餐具、吸管、購物袋等,但減塑可以從最基本的喝水做起。醫學院藥理學教授潘懷宗表示,很多人口渴會選擇買瓶裝水,但其實瓶裝水的塑膠微粒是自來水的22倍,建議口渴時用水壺裝,對健康的危害較少,同時也減少一次性塑膠對大自然的傷害。

茶包驗出塑膠微粒,該緊張嗎?

茶包已經是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其實咖啡掛耳包用的材質也是差不多,所以看到這麼多材質其實各有優缺點,而且塑膠微粒不等於塑化劑,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對人體健康有害。

茶包溶出「塑膠微粒」有害健康? 衛福部明年提學術報告

加拿大研究發現,「絲質」茶包經95度熱水沖泡後,會釋出116億塑膠微粒,比自然水多出22倍,長期飲用恐傷身,但國人一天到底會吃下多少塑膠微粒,目前尚無研究報告。衛福部長陳時中今(2)日在立法院承諾,109年會委託學研單位,進行食品中塑膠微粒風險研究,最快7、8月間會提出學術報告。

塑膠微粒隨著空氣傳播 研究:成年人一年吃下5萬顆微粒

在全球各地,塑膠製品是對環境汙染造成最大傷害的兇手,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有著重要的地位,舉凡家庭用品、生活用品、食用品等,幾乎沒有一項與塑膠不相關。防治塑膠汙染的侵害也成為近年來重要的課題,連空無一人的山頂以及海底最深處的海溝,都能看見塑膠垃圾的蹤影。

白雪不再純粹…塑膠微粒「隨風飄」至北極 人類每年恐吃下5萬個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許多國家開始祭出許多限塑政策,不過可能必需要再加緊腳步,根據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從阿爾卑斯山脈到北極的積雪中,都存在著大量的塑膠微粒,這正說明海洋中的塑膠,正隨著大氣飄散到世界各個角落,再跟著雨水落下,且濃度相當驚人。

喝瓶裝水等於「吃塑膠」 一年13萬顆進肚累積在體內

7月份台灣連鎖餐飲外帶禁用一次性吸管政策推行,部分民眾抱怨不便,但事實上地球上的塑膠製品已經污染環境,進入循環生態圈,導致人類也開始吃下塑膠,因為人體構造無法排出,所以塑膠進入人體後會被吸收,健康風險還尚未查明,研究顯示,喜歡喝瓶裝水的人,可能1年攝取13萬顆塑膠微粒,比直接喝自來水的民眾多上1倍。

只喝瓶裝水「1年塞13萬塑膠微粒進肚」 研究:麵包內含更多!

《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近日發表最新研究,發現成人平均每年至少會吃下5萬塑膠微粒,從空氣中也會吸入相同數量,如果1整年只喝瓶裝水,甚至可能吞進13萬顆。來自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主要研究者考克斯(Kieran Cox)表示,目前仍不確定這將對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危害,「以如此龐大的數量而言,必定潛藏著高度風險。」

露得清洗面乳成分「合成蠟」含塑膠微粒 環保署發函禁用最高罰30萬

為維護水體、海洋及環境,環保署去年1月、7月起禁止製造及販賣含塑膠微粒洗髮精、洗面乳、沐浴乳、香皂、磨砂膏和牙膏等6大類產品,但現在傳出知名品牌露得清(Neutrogena)一款「淨化活力洗面乳」成分「合成蠟」卻仍含塑膠微粒,環署表示,由於該配方較有爭議,找專家開過會後,年後已重新發解釋函,也就是製造時不能再含有此成分。

汙染海岸!牡蠣養殖用保麗龍1年淘汰6萬個 蚵農嘆替代品成本高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3日公布全台海域塑膠微粒調查結果,確認台灣領海範圍佈滿塑膠微粒,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指出,塑膠微粒中「發泡塑膠」主要來自崩解保麗龍,長期統計就是來自台南牡蠣浮棚養殖使用的保麗龍浮具造成,應馬上換掉。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