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狂吃64.17公頃玉米田 11種防治藥劑恐產生抗藥性

▲▼秋行軍蟲入侵士林、北投,北市再添5例通報案。(圖/產發局提供)

▲農委會指出,從通報確定秋行軍蟲的案例來看,受害作物都是玉米。(圖/產發局提供)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秋行軍蟲肆虐台灣,目前僅剩嘉義市未淪陷,農委會今(15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截至昨天,通報確定案件共206件,成蟲案例有118件。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大陸已擴及21省,馬來西亞、尼泊爾和濟州島等國也出現案例,蔓延速度很快,最怕11種防治藥劑產生抗藥性,接下來將整合策略,讓農民自主管理。

陳駿季指出,6月8日台灣首次發現首例秋行軍蟲後,馬上成立緊急防疫小組,第一階段採焚化掩埋。 6月18日後確認該蟲繁衍到第二代後, 轉入第二階段,也就是目前採用的民眾通報並強制噴藥。值得注意的是,確定案件206件的秋行軍蟲都只吃玉米,也就是受害作物都是玉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秋行軍蟲分布圖。(圖/記者許展溢攝)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接下來預計進入農民自主管理的的第三階段。(圖/記者許展溢攝)

陳駿季說,以國內玉米種植來看,分2期作,1期作種植面積為5279公頃(5034公頃、硬質245公頃)。食用玉米以雲林最多2127公頃,硬質玉米以花蓮最多147公頃。目前根據通報受害面積約64.17公頃,整體受害率約1.22%。至於嘉義市沒有案例,則是因為該區域玉米田較少。

通報案例從高峰逐漸趨緩,是否和獎勵金沒了有關?陳駿季表示,後面的通報都是由農民自主,因為所有防治藥劑費用全由政府支付,仍有一定誘因,如果從7月來看,目前都呈現滿穩定狀態,代表強制作為,讓這隻蟲變「成蟲」的機會少了,且噴藥過程分布熱點也不會集中。

▲秋行軍蟲幼蟲以啃食玉米植株中心嫩的部位居多。(圖/記者王兆麟翻攝,下同)

▲目前使用的11種藥劑,恐產生抗藥性,農委會強烈建議必須輪流用不同機制的藥劑。(圖/記者王兆麟翻攝)

陳駿季強調,累計至今天該蟲發現案例數量有減緩趨勢,只是目前使用的11種藥劑,恐產生抗藥性,強烈建議必須輪流用不同機制的藥劑。陳駿季說,這過程還要努力去找是否有其他藥劑可行,但目前都還在找,若確定就會直接對外公告。另外,無人機噴藥部分,陳駿季認為,實際觀測結果不建議,以防治角度來看,秋行軍蟲是鑽入到莖葉,甚至更下面,若在上面噴,效果不完整。

▲▼赤眼卵蜂。(圖/農委會提供)

▲赤眼卵蜂。(圖/農委會提供)

陳駿季表示,接下來預計進入農民自主管理的的第三階段,但前提是必須有完整防治策略。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說,正在針對供農民使用IPM(病蟲害整合管理)策略方法最後確認,同時擴大評估其他作物上,鱗翅目與夜蛾科的防治藥劑,持續開發天敵(如赤眼卵蜂)、非化學資材、化學藥劑的防治應用等研究,以上都是接下來農民自主管理前的積極整備,預計最快一週內就會有結果。

其他人也看了...

秋行軍蟲天敵找到了!「赤眼卵蜂」能抑制蟲體孵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