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司法36條/放寬身份認定 訴訟享「同等待遇」

▲▼大陸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司法36條」。(圖/記者曾俊豪攝)

▲大陸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司法服務36條」。(圖/記者曾俊豪攝)

記者曾俊豪/北京報導

大陸最高人民法院公佈「司法服務36條」,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台灣法學研究中心主任馮霞指出,這為台胞和台企保障各項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像是放寬「當事人身份認定」,現在只需要台胞證或台灣居民居住證即可委任律師,省去過往要行文海基會和海協會,取得相關認證的繁雜流程。

陸「司法服務36條」 法規全文一次了解

馮霞曾多次前往台灣進行司法交流,她在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提到,「司法服務36條」涵蓋四個面向,並將「保障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放在第一部分,一共有12則條文,佔全文的3分之1,可以說「為台胞、台企依法全面保障各項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

馮霞舉例,以前台籍當事人打官司,除了需以台胞證辦理手續聘請律師,還得申請海基會和海協會的認證才能進行訴訟,不過,「司法36條」列出新的細則,僅需出示台胞證或台灣居民居住證即可。她認為,「這代表居住證的使用落到實處,進入司法服務體系中」。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台灣法學研究中心主任馮霞。(圖/受訪者提供)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台灣法學研究中心主任馮霞。(圖/受訪者提供)

馮霞提到,福建法院聘請台胞擔任涉台案件的陪審員,此做法已行之有年,而這次的條文也將其擴大,開放各地法院聘請台灣民眾當陪審員等職務,一方面會提高涉台案件調解的成功率,一方面也能讓台灣民眾瞭解大陸的司法體系。

她表示,「司法36條」也讓台灣民眾、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大陸的刑法規定,當事人在刑事拘留期間原則上不開放親屬探視,但考量台灣直系親屬的權益與訴求,這次在條文中明定「受審在押的台灣被告人,其監護人、近親屬申請會見,經審查認為不妨礙案件審判的,應當准許」,便是人性化的考量。

而在兩岸司法領域交流上,馮霞則以政法大學海峽兩岸青年創業法律實踐基地為例,這是大陸第一個法律相關的兩岸創業基地,在「司法36條」公布後,有望為兩岸青年在法律領域搭建交流平台。

▲▼大陸最高人民法院。(圖/記者曾俊豪攝)

▲學者認為「司法服務36條」保障台灣民眾和台商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圖/記者曾俊豪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