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採創新耕作 產量、收穫大幅成長

▲農糧署北區分署推創新耕作模式,盼增加農民收入。(圖/農糧署北區分署提供)

▲農糧署北區分署推創新耕作模式,盼增加農民收入。(圖/農糧署北區分署提供)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為推動節水栽培及提升糧食自給的新農業政策,農委員農糧署北區分署與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竹東區農會,首次在竹東鎮一期稻作產區規劃春季「水田轉旱作」的模式。農糧署北區分署長蘇宗振表示,今年一期作初估每公頃產量可達2萬5千公斤,盼增加農民的收入。

農糧署北區分署指出,此次媒合竹東鎮雜糧產銷班第二班,與慶全地瓜生產合作社示範契作甘藷5公頃,並導入產銷履歷認證提升食安安全性,同時引進省工機具採收,維護甘藷塊根完整性,且採收效率也提升8至15倍,每公頃產量也增加4千至5千公斤。今年一期作初估每公頃產量可達2萬5千公斤以上,較以往產量大幅成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蘇宗振表示,傳統農家採收甘藷要花大量人力挖掘、撿拾及塊根破損等問題,更面臨農村人口老化、人力不足,維持農業耕作更加困難,為減少甘藷採收需花費大量人力,也輔導農友使用改良場研發的「甘藷除藤採收機」進行採收,除維持甘藷塊根的完整性外,每小時可收穫0.2公頃,比人工收穫快8至15倍,每0.1公頃收穫成本400元,比人工收穫節省5600元,增加農友穩定收入。

農糧署北區分署進一步說明,台灣地區降雨量豐沛,但因地勢坡陡流急,能蓄存的水資源相當有限,且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旱澇現象日益明顯,在影響農業生產下,積極輔導轄區農友進行低需水性的雜糧種植,期望透過水田轉旱作先期示範與推廣,能讓水資源利用更加彈性與活化,當水資源受限時,農友仍能維持合宜的農業生產,也維護農民最佳收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