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蠹蟲造成大麻煩!專家齊聚建立「共生真菌技術」

▲小蠹蟲造成的大麻煩!專家齊聚建立「共生真菌技術」。(圖/農委會提供)

▲美國樟科植物萎凋病之媒介小蠹蟲Xyleborus glabratus。(圖/農委會提供)

記者華少甫/台北報導

小蠹蟲體型微小,種類繁多,在森林生態系中,取食木材、加速木材的崩解,部分種類可直接危害樹木或攜帶病原真菌,造成樹木死亡,是國際上重要的森林害蟲。近年來,美國地區新興的樟科植物萎凋病和日本的殼斗科萎凋病,皆為小蠹蟲攜帶病原真菌所引起的樹木病害,造成當地大量原生樟科及殼斗科植物死亡。

鑑於小蠹蟲在國際上的危害潛力,而臺灣亦為這些小蠹蟲的原生地之一。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陸聲山博士近年來和國內植物病理及昆蟲學家合作,包括中興大學陳啟予教授、台灣大學許如君教授、楊爵因教授和臺中草湖國民小學林清山老師,進行小蠹蟲及其攜帶的病原真菌、線蟲、天敵之研究,欲建立臺灣本土森林小蠹蟲資料庫,了解臺灣本土的小蠹蟲種類及分布,並建立分離和鑑定小蠹蟲攜帶之共生真菌的技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試所和中興大學研究團隊於該所北部(福山、信賢)、中部(蓮華池)、南部(六龜)中低海拔試驗林進行試驗,迄今已捕捉逾六十種小蠹蟲,並建立小蠹蟲共生真菌之長喙殼菌類(子囊菌)之分離技術,再透過真菌形態及DNA序列分析,確立其中分離到的Ambrosiella catenulata為研究中發現的新種,相關成果也於2017年發表於國際知名的菌類學期刊「Mycoscience」。

▲小蠹蟲造成的大麻煩!專家齊聚建立「共生真菌技術」。(圖/農委會提供)

▲美國地區嚴重危害酪梨的小蠹蟲Euwallaceae fornicatus。(圖/農委會提供)

研究迄今,捕捉到的小蠹蟲大多生活在衰弱木或剛死亡的木材中,並未發現直接危害林木的情形。此外,雖然於北部試驗林採集到美國樟科植物萎凋病之媒介小蠹蟲,並由小蠹蟲口器部位成功分離到病原菌,然而,經由接種試驗結果顯示,此病原菌對臺灣本土樹種,如樟樹、土肉桂、香楠及紅楠等苗木的致病力低,接種後除造成維管束組織輕微變色外,並未有萎凋死亡的情形發生。

臺灣森林生態系內的物種豐富,混合的樹種組成及昆蟲的多樣性皆能降低單一小蠹蟲對森林的危害。因此,林試所研究團隊除和國內學者合作外,也建立起臺美跨國合作關係,包括與美國愛荷華大學、加州大學、佛羅里達大學、美國農業部等單位,針對部分本土小蠹蟲在國外地區造成危害的種類,進行深入的棲地環境調查,並分離小蠹蟲身上不同的微生物相,期能透過對於原生小蠹蟲的相關生物學研究,嘗試尋找小蠹蟲在臺灣可能的天敵,以評估日後開發生物防治技術的可行性。

林業試驗所表示,小蠹蟲是國際上重要的森林昆蟲,也是國際木材檢疫的重要項目。現今國際貿易發達,透過苗木或包裝木材的進出口,大幅提高外來小蠹蟲的入侵機率。林試所建立的小蠹蟲及其相關病原菌的生物資訊及技術,有助於防範小蠹蟲入侵,並建立外來小蠹蟲入侵時的應對之策。此外,透過國際交流合作,讓研究人員能不斷學習新的診斷鑑定技術及相關資訊,並將國內研究成果提供給相關專業人員做參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