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本得獎書籍看過了沒 快列入今年閱讀清單

▲2017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今(10)日公布小說、非小說及編輯獎名單,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左六)和得獎者於書展大獎作品展示區齊合影。(圖/書展基金會提供)

記者洪菱鞠/台北報導

為了鼓勵華文創作,書展大獎已成為出版社競逐的重要獎項之一,而今年公布的「小說類」、「非小說類」得獎名單中,可以發現創作取材多元且富創意,關心議題遍及不同領域,此外,得主不侷限於台灣,本次有來自香港和馬來西亞的作家作品獲獎,顯示華文創作的跨地域性。如果你還在列今年的讀書清單,不妨參考拿下書展大獎的這6本書籍。

▲2017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首獎作品,分別是馬家輝《龍頭鳳尾》、蘇偉貞《旋轉門》、黃錦樹《雨》。(圖/記者洪菱鞠攝)

今年書展大獎「小說類」得獎作品之一《龍頭鳳尾》,來自香港的馬家輝以1930年的香港為背景,在黑道江湖的架構下,鋪陳出糾纏的暴力和慾望,寫出一個個離奇又動人的故事,雖然是以廣東方言書寫,文字卻是生猛有力。原本打算當導演的馬家輝,因為太愛看書而開始寫作,並且為了文學來到台灣唸書,而《龍頭鳳尾》是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沒想到因此獲得書展大獎。

馬家輝表示,他53歲才出第一本長篇小說,對一個老新人來說,好不容易熬了30多年,能夠在台灣得獎是種肯定,但也預感這可能是這輩子唯一的獎,因為他過去主要是寫評論、散文,除了缺少對小說文學的準備,寫長篇小說還需要體力支持,現在雖然寫了一本,能不能再寫第二本、第三本,自己也沒把握。他甚至開玩笑說:「第二本可能要叫《虎頭蛇尾》,因為有可能會寫不完。」

另外兩本「小說類」獲獎作品,《旋轉門》是蘇偉貞以逝世屆滿12年的丈夫為原型,形塑出主人翁大疤,以及大疤死亡後的世界,並不斷啟動新生與死亡的輪迴線圈,藉以追撫亡夫的形象。《雨》是一本短篇小說集,來自馬來西亞的黃錦樹,以家族記憶著手,透過用「雨」作畫的紀錄方式,串連出一本描述家族故事的書。

▲「非小說類」首獎作品為魏明毅《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魚凱《公門菜鳥飛》、劉克襄《虎地貓》。(圖/記者洪菱鞠攝)

在「非小說類」部分,魏明毅《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透過自己是心理諮商師的角色,在成為研究人類學的新手時,選擇自殺率高的基隆,收集並傾聽港口勞動族群的生活苦境,如貨櫃司機、攤車小販、茶店阿姨等,藉以突顯出社會底層求生的殘酷世界,描繪底層勞工的生命記事。

《公門菜鳥飛》則是一本以公務員為角度出發點的書,作者魚凱本身具工程背景,為了謀求變革,他以周遭大小事做為媒介,剖析其中的眉眉角角,讓公務員、非公務員的民眾有一個可以進行理性溝通的平台。魚凱認為「當環境有問題時,大部分人選擇適應,但這些問題不應該被麻木的輕易看待。」因此他以6年公職生涯撰寫此書,希望能夠帶動政府文化和制度的改變。

《虎地貓》寫的是一群街貓的故事,作者劉克襄用隨筆、攝影、繪圖及詩句等方式,另類闡述街貓的生存之道,也是繼2009、2015年後,第三度獲得「書展大獎」。評審認為,透過街貓在夾縫中生存的點滴、感動的瞬間,打開了我們看待環境生態的格局,因此這本書不只是街貓小傳、人與動物邂逅的故事,而是將觀照觸角深入牠者世界的生命書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