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飲食的演化

*一名巴瑤族漁夫從船上潛入海中,上來時手中抓著一隻他叉到的章魚。除了一種用樹薯泥做成的菜餚以外,巴瑤族的食物全部來自海洋。

玻利維亞低地亞馬遜地區的晚餐時間,安娜.庫阿塔.麥托在茅草棚屋中的泥地炭火上攪拌著一鍋用煮食蕉和甜樹薯煮成的粥,一邊留心聽她丈夫帶著他那隻骨瘦如柴的獵犬從森林裡回家的聲響。


她懷中抱著正在吸母乳的女嬰,身旁七歲的男孩拉著她的袖子,她看來精疲力盡地告訴我,她希望丈夫戴奧尼修.納特這天晚上會帶點肉回家。「沒肉可吃,孩子們會很難過,」麥托一邊透過口譯人員告訴我,一邊揮手趕蚊子。納特在這個1月天的黎明前帶著步槍和彎刀離開家,早早開始了前往原始林的兩小時跋涉。他在森林裡靜靜地掃視林冠,尋找褐捲尾猴與長得像浣熊的長鼻浣熊,他的狗則在地面上嗅聞貒豬或紅棕色水豚的氣味。如果運氣好,納特就會看到森林裡最大的獵物之一:美洲貘,這種動物有著又長又適合捲握東西的鼻口部,總用它在潮溼茂密的蕨類植物間翻找新芽及嫩枝。


然而這天晚上,納特毫無所獲,空手而返。39歲的他精力充沛,看起來不會輕易被擊倒——他若不是在打獵、釣魚或把棕櫚葉編成屋頂板,就是在森林裡把原木雕刻成獨木舟。不過在他終於能坐下來用金屬碗吃點粥的時候,他還是抱怨很難獵到足夠的肉給全家人:他有2個妻子(這在部落裡很常見)和12個小孩。伐木工人把動物都嚇跑了。他也不能去河裡釣魚,因為一場暴風雨沖走了他的獨木舟。我在安納榭雷拜訪的每一個家庭都聽到類似的故事。安納榭雷是古老的齊曼內印第安部族聚落,約莫有90名成員。這個時候正值雨季,是最難打獵或捕魚的時節。有超過1萬5000名齊曼內人居住在亞馬遜盆地兩條河流沿岸的大約100個村落中,這些村落離當地主要市集城鎮,也就是與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相距360公里的聖博爾哈不遠。然而從安納榭雷乘坐電動獨木舟到聖博爾哈需要兩天時間,因此住在安納榭雷的齊曼內人仍然以森林、河流或自家農園為主要食物來源。


和我同行的是博士候選人阿謝爾.羅辛格,他來自由美國西北大學體質人類學家威廉.雷納德共同主持的團隊,透過對齊曼內人的研究,記錄雨林居民的飲食內容。團隊尤其感興趣的是,隨著這群印第安人逐漸捨棄傳統飲食和活躍的生活方式,開始以森林產物換取糖、鹽、米、油與近來出現的肉乾和沙丁魚罐頭,他們的健康狀況有什麼改變。這不只是純學術性的調查。人類學家對於齊曼內人等原住民種族飲食的了解,或許也可以讓我們其他人知道,到底該吃什麼才好。羅辛格介紹我認識一位名叫荷西.麥耶.庫內的78歲村民。30年來,他和39歲的兒子菲利普.麥耶.雷洛在河邊栽出了一片茂盛的農園。

*炸天葵葉,希臘克里特島


【本文完整內容請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9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