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科學

科學

武漢光谷中學生要「造衛星」 選50名學生參與「3年內送上天」

2024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24日舉行,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和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被授與「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工程」學校資格,將分別承接青少年科普衛星「八一9星」和「八一10星」工程。對於武漢這兩顆學生製造的新星,從研製到發射上天的時程,華科附中校長魯周超認為,「八一10星」預計花3年就能送上天。

吳鐵肩/別再說星座是統計學 唯有科學理性能指引未來

「星座決定論」否定了人的自由意志,放棄星象迷信及其它一切迷信吧!逃離神棍術士的謊言及心智操控吧!人生在世唯有理性、科學和真知能夠真正減少人的無知和恐懼,能夠照亮引導人生道路。

武漢大學開「雷軍專班」100%直升研究所 瞄準電腦領域!只收30人

武漢大學校方今(11)日釋出消息稱,為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綜合改革,加強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該校將開展計算機科學(電腦科學,下同)與技術試驗班多元化培養試點工作,取名為「雷軍班」,計劃招收30人。

吳鐵肩/不問蒼生問鬼神 迷信將使社會走向病態

近日新聞報導,白沙屯媽祖顯靈自行決定鑾轎遶境路線、使開刀後昏迷不醒者甦醒、停轎摇幌轎身五分鐘對攔路母子賜福云云;許多狂熱的群眾將此訴諸於靈異神蹟,而非訴諸於科學(醫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解釋,讓人震駭莫名,以為置身於前科學時代。

愛面子必學!3招提升感情甜蜜 學者研究:比「愛愛」有效

時常跟你的伴侶吵架?不妨可以試試,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Mellon)研究學者發現,親密關係中除了性之外,和伴侶相處時有許多的肢體接觸能以提升彼此的親密、依賴感。

開學好好玩!下課揪全家人一起看「BBC Earth」開啟科學、自然奧秘探索之旅

這個世界好大好好玩,太多有趣的事情值得去探索了解,開學季雖然很忙,但只要打開電視鎖定有線電視第18頻道「BBC Earth」,就能全家人一同出發「環遊全世界」,不僅開拓見聞、寓教於樂,一家人聚在一起還能凝聚好感情。

「拉索」入選陸2023科學十大進展 力揭宇宙射線起源之謎

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月29日公布2023「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包括生命科學和醫學、人工智慧、量子、天文、化學能源等各類科學領域。其中,「拉索」發現史上最亮伽馬暴的極窄噴流和十兆電子伏特光子的相關探測成果也入選,被認為有望解決銀河系宇宙射線之謎。

林宜敬/硬說AI沒靈魂 人類恐比人工智慧還不如

AI 有沒有靈魂?基本上有四個特性:自我身分認同、個性、記憶、在肉身消滅之後,還能繼續存在,然後附身到另外一個軀殼。仔細想想,現代的大型人工智慧模型完全符合上述的條件。

吃辣長痘痘?黑色貼身衣會致癌? 一月「科學流言榜」釋疑

大陸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等單位於1月31日公布該月「科學流言榜」,針對網路上流傳的問題釋疑解惑,並破除一些民間流傳的不實資訊。包括,「久咳會得肺炎?」、「穿黑色貼身衣會致癌?」和「泡溫泉會感染HPV病毒」等問題都進入1月的科學流言榜中。

「中國發射衛星」全台警報狂響! 揭秘「愛因斯坦探針衛星」來頭

國防部下午3時15分連發4則國家級警報,稱中國大陸發射的衛星飛越南部上空。大陸官媒《央視》隨即發出快訊稱,9日下午3時03分,成功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將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發射升空。本次發射的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本質是一顆面向「時域天文學和高能天體物理的天文探測衛星」,原計劃於2022年年底發射,最終推遲。

青年局帶新北青年赴日內瓦 參與聯合國社會論壇周邊會議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本(11)月2日率5組新北青年社會企業赴瑞士日內瓦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23 年社會論壇周邊會議」,分享其社會創新方案和經驗。該會議聚焦於後疫情時代下科學和技術創新對各地人權的貢獻,讓有志於社會創新的青年「改變推動者(Changemaker)」互相交流並擴大影響力。

科研發現地球正在「漏氣」 大爆炸後形成的「氦-3」氣體從哪來的?

根據《Nature(自然)》期刊雜誌上文章顯示,在加拿大北方北極圈內發現高濃度「氦-3」元素,代表有可能從地核內正不斷洩出氦氣。這種氦氣屬於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氣體,而地球從固態內核到液態外核都是由鐵、鎳元素組成的高溫、高密度的物質,溫度可達攝氏4000至6800度,地核中的氦-3氣體從何而來,引起外界關注。

2023台灣科普列車抵達基隆 謝國樑盼學子對科學充滿好奇心

國科會主辦「2023台灣科普環島列車」,歷經5日的環島科學推廣,今(3日)抵達終點站基隆,市長謝國樑和國科會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處長葉至誠、廉政署副署長沈鳳樑、海科館長陳素芬等在火車站南站廣場歡迎大家到來,謝國樑強調,基隆以科學營隊、展覽及規劃引進國際課程,讓基隆學子接觸科學遊戲、了解科學。

三船齊發!陸南極考察隊啟程 目標建立第五座常駐科考站

大陸第40次南極考察隊今(1)日三船齊發,由460人組成的科考隊分乘三艘船隻前往南極,其中,「雪龍」號和「雪龍2」號船從上海出發,「天惠」輪貨船則是從江蘇張家港出發,預計在2024年返回。據了解,這批考察隊員將進行新設科考站、研究氣候變遷對南極生態系統影響和國際合作等3項重要任務。

陸中科院士秀「隱身術」 「神秘板」換個角度下半身突然不見

大陸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近日在「bilibili超級科學晚」晚會活動上,表演了一段「隱身術」,只見晚會現場,兩名「助理」手持一塊「透明板」放在他的腿前,此時,還能看到褚君浩的下半身,這時,褚君浩說,「(板子)換個方向,大家就會看不見我了!」果然,褚君浩下半身真的變成透明的,讓觀眾驚呼連連!

「科學照亮回家的路」法醫研究所「蠟塊」尋回失蹤16年婦人

基隆市警局2年前清查無名屍與尋親家屬關係時,懷疑台北市某無名屍可能為16年前失蹤的婦人,但婦人並無相近親屬可供比對DNA。但法醫研究所建議警局採集生前就醫檢體(組織蠟塊),確認就是該名婦人,順利協助死者找到回家的路。

丁學文/AI為人類添加人造器官 科學家工作方式變化中

人工智慧真的能夠提高研發的產出效率,這個世界的研發黃金時代確實讓人期待。光想像一下人工智慧使用的概率、數據驅動將怎麼讓科學家更輕鬆的建模和理解複雜的系統就讓人感到興奮。在諸如氣候科學和結構生物學等領域,過往只能依靠傳統建模的那些科學家肯定會個個眉開眼笑。

開學前最後一個週末 「無痛收心法」趕走收假症候群

暑假時光進入倒數,不少家長早就幫孩子安排體驗教育式的「無痛收心法」迎接開學。德國化工巨頭科思創今(27日)舉辦「2023年科思創祖孫科學營」活動主場日,85%長者透過祖孫活動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個科學實驗,認識化學中的海藻酸鈉與乳酸鈣;樂活海洋學院則透過「少年航海家 自造手繪OP帆船」活動,讓國中小學童從體驗中學到物理學、氣象學、流體力學、海洋學等科學邏輯。

敲敲捶捶學習植物美學與科學 水道博物館運用園區特色培訓志工

台南山上水道博物館本周末上午開辦兩梯次的園區志工、環境教育講師及館員的成長培訓課程,將認識植物與DIY手作結合動手敲捶染色,因為每片葉子、花瓣的外觀、紋理、色澤等條件都不同,敲槌力道也因人而異,所以最後完成的T-shirt也都是絕無僅有,僅此一件的獨家限定品。

人工合成糖邁出一大步! 陸科學家完成二氧化碳到糖的精準合成

大陸中科院期刊《科學通報》15日刊發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科學家在實驗室內實現從二氧化碳到糖的精準全合成,象徵人工合成糖邁出關鍵一步。該研究成果由大陸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與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歷時兩年多攻關完成。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