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support/B咖教授的食農哲學

圖、文/17support 駐站作家林芳如

去年11月,遠從花蓮來到主婦聯盟台中分會演講的宋秉明老師,讓人見到了何謂「走出象牙塔」,他帶著東華大學走入社區,也將花蓮土地上的美好帶入校園裡,並開設「校園綠色廚房」的通識課,從食物著手,讓學生了解有機農業。今年,在春來乍到之際,我特地帶著孩子到東華大學的「綠色實驗餐廳」飽餐一頓,感謝這片淨土賜給我們旅途的愉悅與能量。

乏人問津的B級蔬果是食農教育最專業的教授

▲宋秉明教授(圖左)。

參加演講前,就從網路上得知宋老師「B咖教授」的稱號。之所以被稱為「B咖」,主要是因為他都向東華大學附近的小農收購B級農產品(註1),並提供作為學校綠色實驗餐廳之食材。在所有高級餐廳都將「極品食材」作為營運宣傳、消費者也只追求精緻美食的時代,老師卻反其道而行,將B級蔬果轉為餐廳主要食材來源,不僅讓他聲名遠播,也讓學校師生跟附近的農家有了更深切連結!


在市場上乏人問津的B級蔬果,為何有如此魅力?原因就在於,隸屬於環境學院的B咖教授讓大家跳脫過去農業改良技術主宰的市場思維,使消費者瞭解蔬果的價值不是從大小、外表、甜度這些標準來決定,而是從「環境生態的廣度、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以及人屬於食物鏈的一環」,這三個切入點來學習面對必然存在於世界的B級蔬果。


透過B級蔬果讓消費者重新理解人與環境的關連,重新喚起人們對食材的珍惜之心;這種重新看待B級蔬果的角度,不僅是環境教育的實踐,也是一種飲食革命,更是大自然不變的生命哲學。

與農民站在土裡,打造無牆的食農教育

或許有人認為,以「大學教授」的身份提倡飲食觀念的改變,並非難事,但事實上,以艱深的學理或口號號召並非宋秉明老師的作法,相反地,他則是走出校園,從2008年開始,跟隨當地老農一起下田習農。

與農民一同站在土地裡,看待環境的角度不同以往;一方面從過去所學清楚知道農業是環境的一大殺手,另一方面身為「半農半X」的角色,又必須設法讓土地生產。從生產端檢視消費端,思索「吃」這個行為對這片土地及農民所造成的關係,只能以謙卑面對大地,他甚至打趣地表示,「常常都需要跟蝸牛『鬥智』」。

↑今年春天花椰菜盛產,這白花椰菜是老師一早到田裡採收,產地直送,非常新鮮呢!

除了生產端,消費者的餐桌也必須兼顧,跟國外以「百哩食物」定義低碳飲食的作法相比,綠色實驗餐廳內的食材,不但幾乎是來自花蓮,食物里程更是短至30公里以內。雖然「從產地到餐桌」的路程不遠,但宋老師竟花費了三年以上的時間,篳路藍縷,才讓抽象的環保理念,一步步從校園午餐有機營養午餐盒、校園綠色廚房課程、綠色實驗餐廳、食農學苑、學生宿舍廚房等食農教育一條龍的機制,逐漸在校園內生根發芽。

「吃一碗飯、保護一隻青蛙」

從環境保護與食物鏈的角度來看,食物滋味影響的不僅僅是消費者感官體驗與健康,事實上,還關乎農民的命運與地球(土地)的福份。有機食材及時令蔬果是來自不施化肥、除草劑、殺蟲劑等化學物質的土地,此種維護生態的農作方式一方面保護農民不再受化學藥劑傷害,另一方面,也維持農田的生物多樣性

舉例來說,鳥類在有機梨園裡築巢、食落果,這意味著梨園是健康安全的生長環境,如同老師所提及,「大自然中,有天然的驗收師,東西好不好、安不安全,不用進實驗室驗,動物最先知道」。

▲「學習田」,讓通識課學生學習種田。

大自然有其智慧與機制,而人類有其責任要負;過去飲食工業將我們的飲食實踐化約為買與賣的消費行為,忽略人類在食物鏈的責任。因此,唯有透過食農教育,人與大自然的關連才得以重建。

▲餐廳二樓,食農學苑的設備。

從有機營養午餐盒到校園綠色廚房課程,所要傳達的就是食農教育的必要。當尊重土地的農作倫理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時,「吃一碗飯、保護一隻青蛙」就成為一舉數得的「消費者運動」(註2),因為藉由「吃」的實踐,消費者既取得安全且有益健康的食物,又能同時保護生態。

一個有機便當的可能性,不僅友善大地,同時縮短人與人的距離

透過這些一系列以農為師的課程及食在地有機的消費經驗,也縮短了大學與在地農村社區之間的距離,豐富東華師生們的在地經驗、深化他們對在地的認同,而這也是宋老師推動「社區支持友善農業」(CSFA)的具體成果。
 

▲所謂的「生產履歷」,在綠色實驗餐廳裡,是一種與農友交陪、對土地疼惜的「關係」。

在將近12,000位的教職員生中,其中有一萬人是學生,多半是從外地來花蓮唸書。他們在東華大學的綠色實驗餐廳裡,可以看到有著食物里程以及生產者與社區名字的菜單(如:吉安三姊妹自然農場白蘿蔔、志學有機芭樂、江玉寶有機小蕃茄…等),生產過程透明化意味著生產者負責任的承諾讓餐盤上的食物不僅僅是採購員在營運成本及報表裡蒼白的產品字樣,而是承載著豐富社會關係與自然生態的碩果。
 

▲在這實踐低碳飲食的實驗餐廳裡,原本設定不供應葷食,但是宋老師笑稱客人直喊「受不了」,因此後來才有葷食。

一個有機便當的可能性,不僅是回饋到自然環境,還凝結在地社區的情感;有些小農因施行自然農法而使農產品賣相不佳,擔心收入,為了鼓勵農友克服風險恐懼,便以綠色實驗餐廳特約的方式收購當季農產(白蘿蔔),結果「不只餐廳,一整個月大家都在吃蘿蔔糕」。還有農友家遭逢巨變,東華師生出力採收、出錢採購的事蹟,也讓人看見宋老師的努力絕不是鄉愁式、陶淵明式的田園體驗而已,而是真正與農民朋友站在一起,讓他們瞭解生產端出事、消費端也定會情義相挺的共生互助經驗。


或許正是因為這裡每一步都充滿善意、對土地都充滿敬意,因此,聽來格外動人,有機會親身走一遭實驗餐廳,嚐一口這裡的飯菜,聽一聽農友的故事,相信你也能深刻體認到所謂的「美好」。


註1:
B級農產品,即次級農產品,作物大小不一、被蟲叮咬、賣相不佳…等皆在此列。

註2:近日臉書瘋傳一則某網友創作的「消費者如何救台灣農業」漫畫,其實也點明了某部份的消費者運動。當然,在「吃」的前提之下,不施灑化學藥劑、自然生長也才能讓消費者、土地、與生態食健康。

  

自然魅力無限大>>

與好蔬果作朋友

整個自然都是我的菜市場:天賜ㄟ尚好

生產消費零距離

洋蔥營養高,有機洋蔥的滋味卻難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名家熱門新聞

夢到貓咪代表什麼意思呢?

愛劈腿?圖解6大「感情線」手相

墾丁陰陽交界處藏「五行八卦陣」

7道超下飯的絞肉料理

靈鷲山台東中心法會贊普回饋地方

脂肪VS.肌肉 看了想減肥的照片

Whereis足跡/由布院?湯布院?

變男變女變變變 怪奇樂團女王蜂

日網友推薦的十大素人系AV女優

女孩內衣微透讓男生妄想的原因

現代版諾亞方舟 要價台幣14萬

毀台選手揭密

未成年叛逆長子強勢繼母天雷地火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