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腎友

腎友

不只高鈉!醫點名「5大傷腎食物」少吃

腎臟問題嚴重影響健康狀態,根據統計,台灣每百萬人有超過3400人接受洗腎,盛行率是世界第一。長期攝取過量的鈉會增加腎臟負擔,不僅如此,胃腸肝膽科醫師楊子緯提醒腎友,日常飲食中發酵類、高磷類、高鉀類及加工類食物恐也傷腎,並一一列舉有哪些食物要限量甚至避免食用。

不顧杜蘇芮襲台!恆基接送山區民眾洗腎 病患流淚致謝

杜蘇芮颱風侵襲台灣,影響恆春半島山區許多民眾交通不便,恆春基督教醫院為維護腎友健康,出動車輛團隊於恆春半島各地接送病友前往透析中心,讓民眾健康不受天氣打折,貼心服務讓腎友大讚感動。

成醫最新研究 腎友施打第三劑疫苗能提高透析族群保護力

成大醫院腎臟科張育誌醫師表示,過去研究顯示,慢性腎臟病患者感染新冠肺炎,重症甚至死亡機率高於心血管、慢性肺部疾病或肥胖患者,根據成大醫院追蹤透析患者接種疫苗後的免疫反應,發現第三劑疫苗施打,能提高透析族群保護力。

安泰醫院「宇美町式」床邊接種疫苗 洗腎病患揪甘心

東港安泰醫院3天完成200多名洗腎腎友AZ疫苗接種,學習日本「宇美町式」的方式,以病友不動,醫護動的方式接種疫苗,並於洗腎流程中的最後60~90分鐘施打,免去額外留觀的時間,不用延誤腎友的時間,讓病友感到很貼心,接種率超過9成。

腎友感染肺炎易成重症!半年後死亡率增5倍 醫曝最有效預防方法

全台慢性腎臟病人約有200萬人,屬於免疫力低下、易受感染的高危險族群,腎臟病友一旦感染肺炎,半年後死亡率比未感染肺炎的腎友高出5倍;然而,僅不到2成的腎友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遺傳性腎臟病特別門診 提供專業照護與醫療是腎友福音!

台灣有洗腎王國之稱,洗腎人口逾8萬人之多,密度堪稱世界最高,而《美國腎臟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指出如父母如有洗腎,子女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2.15倍,台南市郭綜合醫院正式成立遺傳性腎臟病特別門診,為民眾帶來專業的照護及優良的醫療。

限水、限鉀...腎友好難熬!醫曝「腹膜透析」解禁蔬菜水果

「一開始在臉書成立粉絲團,只是為了服務每 3 個月回診一次的病患,沒有想到大家這麼捧場。」國軍臺中總醫院腎臟科醫師張立建拿出平板電腦點開臉書,找出慢性腎臟病分期圖表開始跟病患說明。

糖尿病最煩惱「吃」!慈濟醫院護腎新書發表 腎友安心輕鬆吃

花蓮慈濟醫院腎臟科團隊超過30年的臨床經驗編寫透析腎友的診療及照顧須知,加上營養科團隊設計63道美味好吃的健康蔬食,15日上午舉辦《透析護腎一日三餐健康蔬療飲食》新書發表會,不只讓腎友「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巧」,也適合一般民眾作為家常料理。

小心捷運上的咳嗽聲!腎友免疫力低慎防肺炎感染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國人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比例近12%,也就是說平均每8人,就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毒,當腎臟功能不好時,尿毒素會在體內累積。

腎友的生命線 洗腎人工瘻管保養要注意

台南市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楊智鈞指出,如果你認識血液透析(俗稱洗腎)的腎友,他們最怕聽到的夢靨可能是「血管停了」,台灣大量的洗腎病患、間接形成大量的「通血管」業務,這塊市場,心臟科、心臟外科、甚至放射科醫師都在搶。

拒絕高鉀、磷!北榮推3「腎利」月餅 腎友中秋有福了

中秋月餅在華人社會,象徵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由於傳統月餅的蛋白質、磷、鉀含量不低,讓需要特別控制磷、鉀的腎病友只能望「餅」興嘆,台北榮總營養不為了不讓腎友的中秋留下遺憾,特別針對慢性腎臟病、糖尿病與洗腎的病友,設計3款「腎」利月餅,讓腎病患者也能愉快過中秋。

腎友免疫力低 三招遠離肺炎鏈球菌感染危機

根據資料統計,台腎臟病人口逾200萬,幾乎每10位就有1人患有腎臟疾病 ,由於腎臟病友或是洗腎病人抵抗力較差,容易受到病菌感染,例如常見的肺炎鏈球菌,腎友感染的風險高達2.8倍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林靜皓表示,因初期感染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可能只有食慾不振、昏睡等情形,容易延誤診治時間。

林杰樑子請網友集氣 6小時21萬人讚:「台灣需要你」

毒物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醫師,2日送醫病況一度危急,下午3時再送入加護病房裝上葉克膜,林杰樑的兒子林泓偵,下午5時54分以林杰樑名義在臉書粉絲專頁中發文,要大家替父親祈禱,文中說「我的家庭需要他這個好父親,我們的社會需要他這個良心。」文章已超過21萬人按讚。

林杰樑「肺部感染」病危 再送加護病房插管裝葉克膜

毒物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醫師,2日上午突然昏迷,甚至一度心跳停止,緊急送加護病房治療,消息一度指出林杰樑恢復意識、病情趨於穩定,轉送一般病房,但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葉森洲下午表示,林杰樑肺部感染,再轉進加護病房,裝上葉克膜搶救中。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