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崩潰? 陸學者舉例「用電與快遞旅遊」打臉西方

▲▼上海市正發展「夜經濟」。(圖/CFP)

▲西方國家認為疫情結束後,中國大陸經濟面臨崩潰危機。(圖/CFP)

任以芳/綜合報導

疫情結束後,多數西方媒體認為中國走向「經濟崩潰」,大陸學者首先承認,房企債務與地方債務是中國大陸最嚴峻的問題,包括錯估疫情之後對經濟恢復和中小企業影響。儘管大環境艱困,中國去年GDP目標有達標,過去一年社會用電量、快遞和旅遊量都有成長,顯示中國內需經濟並非疲軟無力,否認西方國家的崩潰論。

陸媒觀察者引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節目內容,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教授一起解讀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趨勢,以及是否走到「中國經濟崩潰論」。

張維為指出,過去外界經常說中國經濟要崩潰,這波「中國經濟崩潰論」也將走向崩潰。他舉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5.2%,超過了1.26萬兆(單位:人民幣,同下),主要預期目標實現,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於30%,超過西方7國集團的總和。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張維為表示,以中美去年第三季度的GDP來比較,中國增長率是4.9%,美國也是4.9%,但中國用的是「同比」增長率,美國用的是「環比」折年率,美國全年增長率實際上低於中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同樣舉例,中國GDP增長目標達到5.2%的增長率。此外,經濟是美國經濟的1.5倍,是歐盟經濟的16.5倍。

▲中美關係。(圖/CFP)

▲疫情之後,中美經濟指數呈現不同較勁。(圖/CFP)

談及內需經濟,張維為說,「中國用電量在增加,2023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是9.2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我們的快遞包裹在增長,全年突破了1200億件,創歷史最高;我們國內旅遊增加,以2024年元旦為例,旅遊的熱度和消費都超過了疫情前的2019年。」

舉例哈爾濱冰雪旅遊,「南方小土豆」(指南方遊客)為城市帶來了60億元的經濟收入。相比之下,美國相關數據都是下滑,用電量減少,快遞減少,剛過去的聖誕節假期消費趨弱。

張維維也承認,中國確實面臨的兩個大問題,一個是房企債務,一個是地方債務問題,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等一系列建議。

丁一凡也分析,「很多人都感覺到2023年有很多的困難,其實是因為疫情之後經濟的反彈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麽大、那麽快,所以就給我們產生了一種感覺,覺得經濟好像不太好。」

「中國經濟遇到很多很多困難,有內部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丁一凡承認,確實低估疫情之後經濟恢復的難度,也低估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損害。

丁一凡稱,「疫情對我們的中小企業有很大的損害,使得中小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大大惡化,有很多中小企業破產。在這樣的背景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訂單在下降。」

他也解讀,疫情之後,不僅中國經濟沒有迅速反彈,世界經濟也沒有迅速反彈,所以很多出口企業在2023年是非常困難的。言下之意,不光是中國遇到困難,全世界也面臨一樣難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