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不待」可能是自欺欺人!長期逼自己「靜音」恐怕滿滿內傷

▲受寵體質,戀愛,愛情,。(圖/pexels)

▲很多人說「不期不待」才是愛的真諦,實際上越愛一個人就越期待,是自然的表現。(示意圖/pexels)

文/Queenie Kao 高子翎
摘自/悅知文化出版《
你是獨一無二,美好且可愛的存在

期待是一種因為愛著這個人,所以對彼此抱持著能越來越靠近的想望。一直自認在「愛自己」拿了高分,「愛別人」卻不及格的我,結束了那段本來將要步入婚姻的關係後,生命邁入「學習擁有愛人能力」的道路,發現這條路上每個人對愛的定義都不同,但怎樣「不是愛」的說法,卻在各類書籍上有不少討論。

你可能會問,難道真愛,就是告訴我們奉獻一切,不期不待,才是愛的真諦?我一直心存質疑,心想,難道抱持期待的我是自私的嗎?到底為什麼愛裡不能有期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直到日前摯友與我分享了一則臉書上的文字,內文是這樣的:「你明白愛一個人是什麼意思嗎?你愛一棵樹、一隻鳥、一隻寵物,你去照顧牠、餵養牠、關愛牠,即便牠不給你任何回報,仍然愛牠。但大部分的人都不是以這樣的方式去愛,我們並不明白這種愛,因為愛已被嫉妒、恐懼等限制著,這意味著我們內心是依賴的,是渴望被愛的、愛了之後要求回報的。」

而此刻,我稍微想通了。無條件的愛,像陽光、像空氣、像寵物,它們沒有占有、沒有要求、沒有期待,但你發現了嗎?它們並不是人類。更不用說寵物,牠們的愛真誠且專一。但身而為人,卻複雜許多。人在關係裡,會越愛越期待,越付出越期待,擔心這份期待萬一過於顯露,變成給對方的壓力,變得害怕失望。

然而,當我們傾向假裝「沒關係呀!反正我不期待。」的自欺欺人,卻導致內在更脆弱。如果不承認內心對關係有所期待,無法用健康的方式表達,這份期待就會被包裝成「一切都是為你好」的勒索,或是迴避的疏離,而非真正尊重對方意願與了解對方,只是想滿足自己內心的秩序感。

如果不承認有所期待,也可能會被壓抑成「沒關係,因為我愛他,所以無限包容才是真愛」於是毫無底線,對方偷吃劈腿也沒關係,對方總是情緒失控惡言相向也無所謂。將「包容理解才是真愛」當成擋箭牌,以逃避面對情感中的問題。

不再期待對方會有任何改變,卻忽視自己早就滿滿內傷、埋怨對方,最後以抑鬱和憤怒離去作為收場。

真愛,真的是如此嗎?我認為,愛是與期待在一起的。期待是因為愛著這個人,所以對彼此抱持著能「越來越靠近的想望」,內心相信兩人可以往同一個目標邁進的信念。

如何表達期待是一門藝術,要隨時覺察對愛人的期待是來自於何方,並不是「我期待,所以對方應該」,而是需要尊重對方的期待與自己有所不同。

兩人之間能夠相互理解的重要溝通,例如:「我期待你可以試著與我分享心情與日常,因為這對關係的互動上可以帶來更多正向的影響,你覺得呢?我也想聽聽你喜歡的、會感受到被愛的方式。」

這與「因為我沒安全感,所以需要你這麼做」的想法截然不同,期待的出發點並非來自匱乏,或脅迫對方滿足需求,而是把對方當成隊友,互相討論我們這個小隊,可以如何有效合作、共創雙贏,讓彼此都感受到被愛環繞。

期待與索討不同的地方,前者是隊友心態,會真誠關心對方喜歡的、在乎的是什麼;後者則是我不管,我要被滿足,如果不給我我就不開心,下次也要故意不稱你的意。

有些人看似無條件的愛對方,其實是把自己內在被愛的期望、希望被愛的需求全都關成靜音,久了也會感到非常疲憊與內心崩塌。愛情的本質,是需要相互滋養的。

如果一段關係,彼此間無法給予雙向的幸福感,也無法同時努力,那麼我覺得這不是愛。若能做到對一個人沒有任何期待時,很可能是愛已逝去;反之,當一個人對你有很多、很多期待時,他心中正對你堆滿了很多的愛。

當然,這份期待要如何不上升到控制與占有,就考驗了雙方愛人能力的等級,以及對自己內在感受的覺察力了。

▲▼《你是獨一無二,美好且可愛的存在:40篇尋愛旅程中,遇見自己的勇氣練習》(圖/悅知文化)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出版《你是獨一無二,美好且可愛的存在:40篇尋愛旅程中,遇見自己的勇氣練習》,原文標題〈不期不待,除非不愛〉。作者Queenie Kao 高子翎,文字創作者、社群KOL、女孩們情路上的軍師小姊姊,解開8萬粉絲心中的結,引領在關係中迷路的你。

你可能想看

公布婚訊才面臨「婚前失戀」!她驚覺與未婚夫「心理遠距離」

愛說「我覺得」三字超傷感情!閨蜜一句話點醒:這些判斷沒有邏輯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