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捷曝日本人吃牛是為了「長高」 大讚台南牛肉湯像「現撈」好吃

▲日本A5和牛。(圖/美福市集提供)

▲日本政府規定來自特定肉牛品種才能標示「和牛」,並依照肉質等級和油花分布評定分級,圖中的A5和牛,就是獲得最高評分的牛肉。(圖/美福市集提供)

記者唐鎮宇/綜合報導

昨(26日)是台南牛肉節連續第20年舉辦,現場吸引大批人潮;但紐西蘭鮮乳將在2025年全面進口零關稅,未來牛肉湯產業恐價格暴漲,甚至萎縮。昨網路有不少探討「日本A5和牛」與「台南溫體牛肉湯」孰優孰劣的討論,補教名師呂捷也在臉書粉絲團分享日本人吃牛的來歷。呂捷說,日本早期也和台灣一樣不吃牛,但明治維新後,從海外歸國的留學生分享國外牛肉的美味,加上政府為了改善日本人身高,牛肉才能光明正大地端上日本人餐桌。

《東森新媒體ETtoday》日前推出「『紐乳』來了 台灣酪農與台南牛肉湯生存倒數計時」調查報導,探討在台灣與紐西蘭貿易合作協定下,紐西蘭鮮乳將在2025年全面進口零關稅,引發國內酪農業、肉牛產業和台南牛肉湯產業恐慌。飲食作家陳志東在其臉書分享該套報導,百萬訂閱YouTuber Cheap在該貼文留言「我竟然看到有人說『我們牛肉湯不輸日本A5和牛』」等語,被網友認為是在攻擊台南牛肉湯,言論瞬間炎上。

補教名師呂捷在其有69萬名追蹤數的臉書粉絲團「呂捷歷史-朕即天下!」,貼文分享日本人吃牛肉的歷史。呂捷說,以往不吃牛的觀念不只是台灣人,連日本人也是。幕府時代日本人殺牛、吃牛都是違法、要被抓去坐牢;但明治維新後,很多日本人到外國留學,品嘗到牛肉的美味,所以開啟了日本人吃牛肉的風氣,其中還包含酷愛嗑牛排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呂捷提到明治維新後,許多日本人到國外留學,品嚐過牛肉後,開啟日本人吃牛的風氣。(圖/『豈有此呂』節目提供)

▲呂捷提到明治維新後,許多日本人到國外留學,品嚐過牛肉後,開啟日本人吃牛的風氣。(圖/『豈有此呂』節目提供)

呂捷說,明治維新時日本人要「脫亞入歐」,追求用飲食改變日本人的體質;但早期日本人大多食用穀物與魚鮮,營養不夠全面均衡;所以為了「長高」開始改變飲食,牛肉也就逐漸地出現在餐桌上。

至於台南牛肉湯為什麼變成了在地的特色美食?呂捷說,隨著工商業的發展,「牛」提供勞動力的形象漸漸弱化,務農人口也越來越少,耕牛也被機械化工具所取代。因此牛不再神聖,吃牛肉也不再是禁忌。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曾齡儀在《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 》書中談到,因台灣早期是農耕社會,牛得幫忙耕田和運輸,自清朝起明令禁止宰殺,一般民眾基於情感也不忍食用,因此台南最早並無食用牛肉文化,從台南老字號餐館包括「阿霞飯店」等都沒有牛肉料理便可窺知。日本明治維新後全面西化,將吃牛肉的習慣帶到台灣來,二戰後中國廣東潮州、汕頭等移民來台,帶來以牛肉為主的沙茶菜餚,並在台南等地生根。

呂捷分享台南牛肉湯好吃三秘訣

一、新鮮。台南的牛隻屠宰場出貨的時間不一,有的在早上出貨、有的在中午出貨,也有傍晚,甚至是半夜。所以24小時都可以吃到最新鮮的牛肉,這是一種「現撈仔」的概念。

二、秘方。由於賣牛肉湯的店家很多,大家的肉品來源相差不大。為了吸引顧客的光顧,所以各店家都使出渾身解數研發出獨特的湯頭。

三、刀工。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紋理,透過精湛的刀工可以突顯出不同的口感。台南有一家牛肉爐,一盤肉只有6片賣300元。看不到油花,但入口爽脆鮮嫩,「沒錯!肉是脆的!」

 ▲▼烏龍茶香牛肉湯。(圖/記者陳詩璧攝)

▲台南牛肉湯強調從屠宰到上桌要在「黃金6小時」內的溫體牛肉,各店家再依獨門秘方熬製湯頭。圖為店家以烏龍茶加牛骨熬成的「烏龍茶香牛肉湯」。(圖/記者陳詩璧攝)

楊紫雅在高雄餐旅大學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傳承府城風味—清燙牛肉的文化再現》提到,和西方強調要吃「熟成牛」觀念不同,台南清燙牛肉湯強調溫體牛,是利用當天現宰的牛肉,以手工刀切成1公分厚、2到3公分的長細條,鋪在碗底後,淋上各家獨門的高湯中。肉片會在高湯中漸漸從生變熟,呈現粉紅玫瑰色;過程中肉中的肌紅蛋白和鐵質融入高湯,湯色由澄清轉為暗紅色,湯頭也從原本的微甘甜增加了牛肉的鮮味。

呂捷說,他在台南上了十幾年的課,晚上下課最幸福的就是去喝一碗牛肉湯、點一份炒牛肉、配一碗白飯,然後再包一碗回來給老婆「武松」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