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之路/廣西扭轉水「流」廣東 建平陸運河甩落後標籤

▲▼廣西,平陸運河。(圖/記者蔡儀潔攝)

▲平陸運河被稱為是「世紀工程」。(圖/記者蔡儀潔攝)

記者蔡儀潔/廣西報導

同樣是沿海地區,為何廣西經濟發展較為落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部分江河最終流向廣東,而不是在北部灣出海。為了「盤活」經濟,工程預算達727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平陸運河」動工,被稱為是中共建政後「第一條江海聯通運河」,未來如何銜接「一帶一路」、帶來多少成效,受到高度關注。

▲▼平陸運河地理位置。(圖/記者蔡儀潔攝)

▲廣西希望透過建設平陸運河增加物流量。(圖/記者蔡儀潔攝)

廣西經濟為何輸廣東?

大陸沿海地區在改革開放下,經濟快速騰飛,最佳範例當屬廣東省,然而隔壁的廣西儘管有著相近的文化、語言,但「兩廣」發展卻差距甚大,前者2022年GDP數據居冠,而後者則排名第19,相差近5倍。

探究原因,在歷史層面上,廣西地處中越邊境和戰爭前沿,受到軍事環境波及,加上戰略政治影響,錯過了區域發展的黃金時期。

另外,擁有豐富水系和出海口的廣西,由於水系多為東西向,西江的幹流和支流在梧州匯合後,最後在珠三角出海,加上過去交通、港口建設滯後,拖累沿海經濟發展。

在通過「換地」獲得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後,廣西發展重點對準打造「沿海經濟帶」。大陸中央2019年公佈的新一批自貿區名單中亦有廣西,南寧更被定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中心。

▲▼廣西,平陸運河。(圖/記者蔡儀潔攝)

▲平陸運河工期預計為54個月。(圖/記者蔡儀潔攝)

世紀運河動工

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取得進展,在「一帶一路」戰略下,面向東盟、中亞國家經貿交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北部灣作為面向東盟、中亞國家的國際門戶港,與內河航運的暢通更顯緊要。

2022年8月28日,全長134.2公里的「平陸運河」正式開工建設,它是自「京杭大運河」後千年來首條運河,而且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幹工程。

平陸運河集團相關負責人王顯張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介紹,孫中山在《建國方略》內就提出聯通珠江、西江及北部灣的「平陸運河」構想,但項目能實施是經過了中央3次審批才真正啟動。

大陸國家發改委於2019年正式將平陸運河的概念寫進總體規劃,預計會連通廣西南寧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與欽州靈山縣陸屋鎮,再進入北部灣,設計年單向通過能力為8900萬噸,按內河Ⅰ級航道標準建設,可通航5000噸級船舶。

記者實地前往看到,現場仍是大片泥地,但已可見建設雛形,多輛大卡車忙碌地駛入駛出。平陸運河青年樞紐工程項目部常務副經理介紹,工程主打智慧化建造,單日開挖土石量最高達25萬方、拉了1.3萬車,工期預計是54個月,目前正不間斷建造,以滿足2026年底完工的規劃。

▲▼廣西,平陸運河。(圖/記者蔡儀潔攝)

▲平陸運河相關負責人接受訪問。(圖/記者蔡儀潔攝)

運河價值和效益

據官方介紹,平陸運河將成為廣西和大陸西南地區「運距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相比從廣州出海可減少560公里,航程約10天,預計每年可節省運費52億元,折合台幣約224億元。

根據規畫,平陸運河經濟帶以南寧、欽州為重點,聯動發展柳州、貴港、防城港、梧州、北海等城市。可以說,平陸運河使廣西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出海口,打通了「任督二脈」,從根本改變北部灣的戰略地位。

另外,沿西江黃金水道還會向上游延伸至雲南等地,向下游延伸至粵西等地,沿西部陸海新通道向北輻射至四川、重慶、陝西等地。

世紀運河引爭議

儘管已走向高科技時代,但大型運河的建設仍是耗費巨資的工程,平陸運河總斥資達727億元,折合新台幣約3078億元。另外一部分聲音擔憂,增加多一個出海口不代表能自動增加貿易總量,總帳一算會得不償失。

對此,當地官方指出,平陸運河可助力「公鐵水」聯運,來自甘肅、四川、重慶等地的貨物通過班列運抵廣西後,能夠通過運河實現便捷出海,這對其他國家而言是巨大的優勢,預計能「反向」刺激貿易總量的增加。

民間聲音亦分為支持和質疑,更有人提出「平陸運河是廣西最大最後的機會」。無論如何,平陸運河作為基礎建設和交通樞紐,能否帶動廣西經濟起飛更多還是取決於大陸西部發展,以及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