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黨決定參選區議會 泛民首個表態政黨

▲▼香港回歸25週年。(圖/路透社)

▲香港年底舉辦區議會選舉。(圖/路透社)

文/中央社香港21日電

在各方的注視下,香港民主黨終於決定派人參選年底的區議會選舉,也是首個決定參選的泛民主派陣營黨派。

民主黨昨晚召開中委會後,決定推薦8人參選,而新一屆區議會預定於12月10日舉行,選舉提名將於下月中開始。

民主黨暫未公布8人的名字,黨主席羅健熙向媒體說,參選名單包括現任及前任區議員,由於獲推薦的人有可能改變意向,實際參選人數或有出入。

明報今天報導,獲推薦參選者包括羅健熙、民主黨副主席伍凱欣,以及中委成員、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朱子洛。

對於民主黨能否「入閘」參選,羅健熙表示,民主黨一直沒有背離「一國兩制」原則,符合效忠特區及擁護基本法的條件,但難以估計能否通過資格審查及獲得足夠提名。

對於民主黨是否符合「愛國者」要求,明報引述中國全國人大前常委范徐麗泰說,這要視乎參選者的個人因素,不能一概而論,「一個政黨內有很多人,黨領導的立場未必能夠代表所有黨員立場,不要一竹篙打一船人」。

中國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說,如果民主黨願意派人參選,「是朝向成為愛國者邁出一步」,今後北京中央仍會觀察其言行。

他認為,民主黨願意過渡成為「愛國者」是最好結果,但即使該黨最終無人符合「愛國者」條件而無法「入閘」參選,對大局也沒有影響。

▲▼香港回歸25週年。(圖/路透社)

區議會屬地方性質,專責商議改善地方民生,比如交通和環境清潔等,資源全由政府撥款。泛民主派歷來在區議會選舉占有優勢,直選議席多於親政府的建制派。

在2019年底的上屆區議會選舉中,泛民挾著「反送中」運動的氣勢大獲全面,建制派大敗;在這次選舉中,泛民在452席民選議席中拿下388席,比例達85.9%,而建制僅拿下59席,僅占13%。

選舉結束後,泛民力量主導各區議會,藉著這個平台繼續發出「反送中」訴求,包括要求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體議員進行普選,並不時在議會高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甚至有個別議員提出類似「港獨」口號。

在「反送中」結束後,港府通過立法要求區議員宣誓效忠特區政府,部分泛民議員因此被剝奪議席或自行辭去席位。接著,港府修改區議會選舉條例,大幅改變議員的組成和產生辦法。

經改革後的區議會,全部議席由479席減至470席,當中直選議席更由450席銳減至88席,由44個選區選出,每區2席,。

此外,新一屆區議會將會重設179個委任議席,另外176席由地區滅罪、防火和分區委員會(簡稱三會)間接選出,餘下27席是留給新界鄉議委員會的當然(保障)議席。

按照新選舉制度,參加地區直選的人,要獲得「三會」各3名委員提名,另要獲得最少50名參選選區的選民提名。

除了提名外,參選者也要通過參選資格審查。為了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當局成立了區議資格審查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委員會負責審查參選者過去的言行是否符合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區的要求。

第7屆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這也是港府改變區議員產生模式後首次舉行選舉。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之下,預料本屆參選者都只能是「愛國者」。

自從當局要求區議員宣誓效忠特區及擁護基本法後,外界就十分關注泛民陣營會否參加下屆選舉,尤其是在新的選舉制度下參選。

就泛民陣營而言,香港實施國安法後,不少組織及黨派已自行解散,力量大不如前,但餘下力量若不參選,也沒有任何政治發展空間,存在變得毫無意義。

不過,也有泛民人士認為,新的區議會選舉制度令民主大倒退,泛民應該拒絕參選。再者,泛民人士一旦參選,就與建制派的「愛國者」立場無異,泛民最終只會淪為「忠誠的反對派」。

對於港府和北京而言,區議會缺少反對派參選,將會削弱選民的投票意願,同時令選舉失去民主多元化,既不利香港的形象,也會遭到西方抨擊。

目前香港尚存的泛民力量已不多,當中以民主黨歷史最久,人數也較多,因此,它的參選勢必為已經丕變的香港政治局勢帶來一定意義和影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