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實習名額風波延燒 國際牙醫:本土牙醫引述資料無法律約束力

▲▼             。(圖/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提供)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認為,衛福部表明修法前沒有確切法規明訂適應訓練名額 。(圖/衛福部網站/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提供)

記者白珈陽/台中報導

本土牙醫V.S國際牙醫風波難平,近期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開記者會並在各大媒體平台發表聲明,訴求重修醫師法,只為了要求衛福部應限制國外學歷牙醫師實習名額為一年30名,阻止國際牙醫進入職場。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則拿出相關資料說明,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集人引用的資料,並無法律約束力,恐有誤導民眾之嫌。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聲明

目前部分媒體及本土牙醫將國際牙醫稱呼波波牙醫,對海歸牙醫師有歧視意味,國際牙醫實際上是九大地區已畢業且已完成實習的合法牙醫師。

台灣是法治國家,保障國民依法取得的權利,是法治國家的最核心工作。而關於國外牙醫的「臨床實作訓練」名額到底有沒有限制?本土小牙醫聯盟在記者會和媒體上經常提出的3項資料如下:

一:2009年的行政院衛生署和教育部、考選部、大學、醫院集體會議,會議結論建議國外醫學系畢業生回國實習名額限制在國內畢業生的人數的十分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 2010年衛福部公布的臨床實作訓練選配分發作業要點。

三:2018年的衛福部口醫會會議,建議2024年開始將九大地區適應訓練名額減至30名。

▲▼             。(圖/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提供)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針對本土小牙醫聯盟質疑提出回應。(圖/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提供)

但是從上述3個文件的內容來看,名額限定都疑未有合法性,原因如下:

一: 2009年8月31日召開「研商國外醫學系畢業生回國實習相關事宜」,僅是一份各大學及醫院針對「醫學系」的會議,而不是對「牙醫畢業生」,小牙醫聯盟一直張冠李戴。並且會議結論只是「建議」,對任何行政機關完全沒有法律拘束力。

二: 2010年3月12日衛福部依據醫師法施行細則第一條之一規定制定「國外醫學及牙醫學畢業生臨床實作訓練選配分發作業要點」,此作業要點內文並無明定臨床實作名額上限,而是明文規定衛福部每年按照人力需求調整名額。

三: 2018年衛福部口醫會會議「建議」,2024年開始,將九大地區牙醫適應訓練名額漸漸減至30名,「建議」的層級,比醫師法的附帶決議還要低,顯無法律約束力。

▲▼             。(圖/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提供)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針對本土小牙醫聯盟質疑提出回應。(圖/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提供)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表示,真正有法律授權的是2022年6月,重新修訂醫師法,新增了規定,賦予衛福部可以依照狀況,每年決定臨床實作適應訓練的名額,代表在此之前,所有限定臨床實作適應訓練的名額,都是沒有法令依據的,可以說是違法的行政處分行為。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質疑,今年是2022年,剛修訂完醫師法不過半年,本土小牙醫聯盟建議又要再一次修訂醫師法,只為了限定國外回來的牙醫的適應訓練名額只能有30名,代表他們承認以前所提的名額限定都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如果名額限定依法有據,又何必另外再修改醫師法?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說,這種限制國際牙醫進入職場的手法,雖然看似保護了本土牙醫,卻犧牲了醫療缺乏的民眾權益,包括身障醫療、到宅醫療(2021年全聯會預估到2025年身障醫療,至少還需要增加3000名牙醫人力)。牙醫師的醫療分配極度不均,政府需要依當年度的狀況做滾動式公告才合理,若是如小牙醫聯盟所建議訂死名額,未來一旦人數需要變動,就必須修醫師法,曠日廢時。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指出,醫師法規範的對象不單單牙醫而已,還包括醫師和中醫師,為了阻擋國際牙醫,直接修改醫師法的處理方式是非常不當的。大家都是為牙醫界的未來而努力,應該求同存異,而不是排擠,這點期待國際牙醫與本土牙醫共同努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