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處私有林「無外援靠使命感」獲模範生 林試所揭資源差異大難題

▲▼私有林。(圖/林業試驗所提供)

▲莊東隆團隊和合作夥伴長年共同努力,擴大林地面積進行規模化經營。(圖/林業試驗所提供,下同)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傳統私有林成本高、收益期長、木材價格低,加上林主多已高齡,林地多半缺乏管理,但仍有少數林主憑藉一己之力,積極投入森林管理工作,提升森林價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透過「私有林領航評選」計畫,發掘並記錄170處私有林模範生,讓照顧森林、傳遞環境關懷,成為可實踐的行動,未來將彙整優質私有林主的經營模式並提供參考,鼓勵更多林主投入。

林試所說明,森林覆蓋了台灣近60%的面積,約占210萬公頃,其中公私有林面積有23萬公頃,為8萬名林農所有,每人平均低於3公頃,當前台灣私有林因維護成本過高及林主多已高齡,致林地缺乏管理林木生長遲滯,甚至有外來種入侵與病蟲害蔓延的問題,但不少林主,積極投入森林管理,提升森林生態、景觀與木材價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私有林。(圖/林業試驗所提供)

▲陳錫江的林地原本是柑橘產區。

林試所森林經營組組長王培蓉表示,過去所知的私有林就是閒置、任其荒蕪,就算有政府輔導或造林補貼,成效也相當有限,事實上,有相當多林主在沒有外援情況,花費鉅大時間、管理成本,獨立照顧好森林,所衍生的森林生態效益無形中卻是回饋給社會全體共享。

林試所舉陳錫江的林地位於宜蘭崩山湖地區,燈篙林道一帶,原本是柑橘產區,於1980年代產業沒落後,陳錫江改植杜英、肖楠等林木,十餘年來林地的撫育、修枝、除草等工作均親力親為,樹木長高得搭梯子才能修剪,他也毫不畏苦,每棵樹都在他的照拂下顯得生氣勃勃、旺盛而健康。

▲▼私有林。(圖/林業試驗所提供)

▲陳錫江解說森林撫育的日常。

位於崩山湖的另一處山坡,放眼可見林相優美的肖楠林,間綴著櫻花景觀,是莊東隆的團隊及長年合作夥伴共同努力的成果,莊本身即有為數不少的私有林及承租林地,也接受其他林主委託造林,以擴大林地面積進行規模化的經營。莊東隆說,在這個時代,造林需要一些使命感,是因為必須承接家族事業,有持續經營土地的感情才會願意去做。

林試所提到,除宜蘭崩山湖外,與合作團隊已初步訪查170名優質林地的典範,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現地訪查、整理、脈絡化這些林主的經營模式,將透過媒體傳播讓社會大眾能認識、肯定這群森林工作者。林試所主秘林俊成強調,小林主的問題在於每個人擁有的和能運用的資源,差異很大,從研究的觀點就不同的地理條件及經營目的都篩選出相應的模範林主,可以滿足不同林主的需求;因此,在設定模範林主時,不論是經濟型、保育型或景觀型都必須提供可學習的範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