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16億收購稻穀!農委會被疑討好農民...陳吉仲:很值得

▲▼關山米國學校,關山鎮農會,關山稻田,稻海,稻穗。(圖/記者彭懷玉攝)

▲陳吉仲強調,水稻產值還要去看背後的景觀文化等效益。(圖/記者彭懷玉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農委會為讓稻農收益有保障,今(24日)宣布新輔導措施多樣化,提出4大作戰計畫,包括有效調節市場供需、活化公糧運用、規劃濕穀調運和推動水稻田區耕作制度轉型,其中要增加16億元進行今年第1期公糧收購,遭疑是否在討好稻農?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從政府支出跟收益效果來說,很值得。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說明,目前國內稻米供過於求,加上1期稻作稻熱病疫情頻傳,影響糧商收購意願,讓稻農收益受損,祭出有效調節市場供需,如1期作公糧收購,將依照各縣市近年稻穀每公頃平均產量加計10%,扣除計畫、輔導收購量後,剩餘數量全數以公糧、餘糧價格收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圖/記者許展溢攝)

▲農委會為讓稻農收益有保障,宣布新輔導措施多樣化,提出4大作戰計畫。(圖/記者許展溢攝)

莊老達說,以每公頃平均產量7000公斤為例,每公頃收購數量上限為7700公斤,當地每公頃計畫收購2000公斤、輔導收購1200公斤,餘糧收購數量則由原本3000公斤,提高至4500公斤,且3月22日也輔導業者並已決標1萬5500公噸,將陸續外銷拓展國外市場。至於業者擔心進口米衝擊國內糧價情況,莊老達表示,每年進口米配額約14萬公噸,今年將管控進口米市場流通量,政府進口9.4萬公噸,實際進到國內市場數量可望低於二分之一。

有媒體提及,公糧制度長期因政府不管怎樣都會收購,讓稻米產業不會進步,是否在討好稻農?陳吉仲回應,以今年1期預估會增加7萬公噸稻穀,政府增加16億元支出收購,要問的是,是否能讓農民收益提高更多,從政府支出跟收益效果來看,很值得。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圖/記者許展溢攝)

▲對於多花16億元收購稻穀遭疑是在討好農民,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很值得。(圖/記者許展溢攝)

陳吉仲指出,水稻田每年1、2期加總約27至28公頃,產值約有3至4百億元,外界質疑農委會花很多經費在水稻上,以1年政府保價支出的金額平均130億元左右來看,收進來的公糧米,後續還有出售、外銷及加工等其他用途,約會有5、60億元收入,扣掉該金額,淨支出是7、80億元。

陳吉仲接著針對成本效益說明, 要去想若沒水稻田,所有消費者在台東就看不到金城武樹,也不會有張惠妹及雲門舞集的表演,文化都會不見,根據估計這28萬公頃帶來的景觀文化等效益是超過2千億元,雖然這些錢沒在市場上交易,但卻是所有消費者可以享受的到,也因此政府投入的每1元,不是只有3至4百億元的產值。

▲▼關山米國學校,關山鎮農會,關山稻田,稻海,稻穗。(圖/記者彭懷玉攝)

▲農委會提出2期配合轉作景觀作物,就有種植獎勵金每公頃5.5萬元。(圖/記者彭懷玉攝)

對於農委會提出1期稻作建立常態性分區輪灌制度,引導農民及早因應氣候變遷調整耕作立區域性耕作制度及有效利用水資源,2期配合轉作景觀作物,就有種植獎勵金每公頃5.5萬元政策也遭疑。陳吉仲強調,透過景觀作物推廣及水資源適度調整,可達到需求穩定,更能讓稻米永續經營。

另外,當初政府祭出稻作直接給付是為降低公糧收購,現在政策疑似收的量更多。陳吉仲反駁,不是事實,因「公糧保價收購」、「稻作直接給付」是雙軌並行。陳吉仲反問,有哪個政黨調整過保價收購制度,是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才開始實施雙軌制度,如直接給付就是讓良質米不繳公糧,直接賣到市場,從每公頃可領1萬5000元,到現在1萬6500元。陳吉仲強調,雙軌並行持續進行,不僅兼顧農民收益,也沒阻礙農業向上提升,這就是很好的例子,且去年1期豐產,若沒積極調整,國內稻米會受影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