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旱災草量銳減 牧民賣羊緩解過冬飼草壓力

▲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最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由內蒙古第一大湖呼倫湖與貝爾湖而得名。(圖/網友李安君授權提供,請勿隨意翻攝。)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目前正值牧民最重要的「打草」季節,但位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錫林郭勒和呼倫貝爾兩大草原,卻因遭遇歷史罕見的旱災,導致產草量大幅縮減,甚至部分地區出現絕收狀況。許多牧民已紛紛賣羊,減少牲畜數量以緩解過冬飼草料壓力。

據《新華網》報導,錫林郭勒盟7月份以來僅有2次全盟性降雨,平均降水量不足70毫米,主要產草區降水也較往年偏少40%至76%;而呼倫貝爾草原大部地區7月份以來無有效降雨,平均降水量44.7毫米,較常年偏少50%。

久旱成災導致上述地區牧草產量銳減。錫林郭勒盟64%的天然打草場無法打草,牧草減產125萬噸;呼倫貝爾市80%的天然打草場無法打草,牧草減產63萬噸。

內蒙古牧草主產區產草量銳減,導致牧草價格飛漲,目前1斤(大陸計算為500公克)草的價格為人民幣0.7元至1元,比往年漲了一倍。為緩解過冬飼草料壓力,今年秋天牧民已紛紛賣羊,減少過冬牲畜頭數

所謂的「打草」是內蒙古牧民每年秋天都必須做的重要工作,牧民會使用多項設備將草割下後捆起,成為冬春季節飼養牲畜的必備物資,以防飼草供應不及使牲畜餓死、凍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