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研究:腸道共生菌可消滅B肝病毒

▲沉默的肝,B肝、C肝頭號健康殺手。(示意圖/健康醫療網)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肝病是我國的國病,其高盛行率與慢性B、C型肝炎有關,台大研究發現,具有TLR4免疫受體缺陷的小鼠,其腸道共生菌可清除B型肝炎病毒,此研究成果將有助於研發新藥,B型肝炎免疫有望。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王弘毅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歷時7年,終於證實腸胃道細菌與B肝免疫有關。此項研究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彙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表示,關於B型肝炎,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那就是清除B型肝炎病毒的能力,與感染者的年齡密切相關。新生兒或是兒童接觸此病毒大部分無法清除而變成慢性感染,而成年人接觸病毒後95%的可自行痊癒。顯示肝臟清除B型肝炎的免疫能力隨年齡而發育完成。誘導此發育的訊號至今不明。

台大醫學團隊表示,由於肝臟和其他臟器不同,除動脈之外,有四分之三血流來自腸胃道滙流的門靜脈,所以猜想腸胃道提供這誘導肝臟免疫發育的訊号。新生兒生出後開始進食,就自外界引入共生細菌,兩三年後才建立穩定的腸內菌落。時程與肝臟清除B型肝炎的免疫能力年齡而發育完成相符。

而近年來,共生腸內菌已證明是誘導身体其他器官免疫糸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台大醫學團隊以小鼠模式,研究腸內菌落之建立,與肝臟清除B型肝炎的免疫能力的關係。

為了研究這個現象,台大醫學院團隊將帶有B肝病毒序列的載體注入不同年紀的小鼠。結果發現成熟小鼠(12周齡)可在注射六星期內清除病毒,但年輕小鼠(6周齡)則無法清除,在注射26個星期後體內仍有病毒。若在年輕小鼠飲水中加入廣效型抗生素清除腸內共生菌,則小鼠成熟後失去清除病毒的能力。進一步研究發現腸內共生菌可能透過免疫受體調節肝臟的免疫反應。

這些結果顯示,清除B肝病毒的能力可能與隨著年紀而建立的腸內菌有關。結果對於了解及減少新生兒轉變為慢性B肝帶原者,指出了新的方向。

雖然95%的成年人接觸B型肝炎病毒後都可自行痊癒,但是新生兒或是兒童接觸此病毒則往往造成慢性感染。為了研究這個因為年紀而造成的差異,台大醫學院團隊將帶有B肝病毒序列的載體注入不同年紀的小鼠體內。

研究團隊發現成熟小鼠(12周齡)可在注射六星期內清除病毒,但年輕小鼠(6周齡)在注射26個星期後仍有病毒留存。若在年輕小鼠飲水中加入廣效型抗生素清除腸內共生菌,則小鼠成熟後失去清除病毒的能力。

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免疫受體(tolllike4receptor;TLR4)有缺陷的小鼠不論任合年齡,都可以清除B型肝炎病毒。

根據這些結果推測:年輕小鼠的肝臟受免疫受體TLR4的調節對B型肝炎病毒有耐受性;隨著年齡增加,腸內共生菌發育與成熟後會活化成鼠免疫反應,造成病毒清除。

▼B型肝炎免疫有重大發現。(圖/東森新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