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骨密度

骨密度

營養師曝「增加骨密度」5種運動!搭配補鈣5食物 強化骨骼更有感

名營養高敏敏提醒,大約30歲以後,骨質的流失會比製造還快,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骨質就流失得越快。而嚴重的骨質疏鬆會讓骨頭像是乾枯的樹枝,一不小心跌倒就容易骨折,甚至打噴嚏就會讓骨頭受傷,所以補鈣、強化骨骼密度,要在還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她就分享能幫助強化骨骼、增加骨密度的5種運動,搭配5種「補鈣食物」讓維護骨骼健康事半功倍。

保護骨頭拒絕骨質疏鬆症 職能治療師分享5項運動保骨本

骨頭如同房屋的鋼樑,是撐起身體的支架,當骨頭開始流失骨質,身體就逐漸變得脆弱且容易受傷;台中榮總埔里分院表示,骨質疏鬆症是常讓人忽略的健康隱形殺手,很多人都是骨折受傷,就醫診查後才發現原來患有骨質疏鬆症。

5旬婦骨鬆「比婆婆嚴重」!醫示警初期症狀 有2疾病風險高

骨鬆年輕化!一名年約五十的女性帶婆婆就醫治療骨鬆,在檢測後竟發現其骨密度僅為-3.0,比確診骨鬆的婆婆還低。醫師提醒,老化並非唯一風險因子,若患有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等內分泌疾病或長期使用類固醇,也有極高可能導致骨鬆,有上述症狀者不可不慎。

30多歲女骨鬆摔斷腿!醫驚吐「1關鍵原因」 她一聽傻眼了

根據台灣骨質疏鬆學會統計,台灣50歲以上成人骨鬆比例為男性24%、女性40%,其盛行率會隨著人口老化而提高。一名30多歲女子因摔倒大腿骨折被醫師診斷出骨質疏鬆,進一步檢查發現骨質與標準正常值相比少了超過40%,但抽血確認所有危險因子都沒有,醫師推測致病原因是「太瘦了」讓她瞪大眼難以置信。

「1超強飲料」降蛀牙、骨折機率!醫激推4好處:睡前拿來漱口

大家對飲料的第一印象大多都是「不健康」、「會胖」,但醫師推薦一款飲料,除了可以幫助口腔抗菌、減少蛀牙,對於骨密度更是有幫助,且是0熱量完全不怕胖,而這款飲料就是「無糖綠」。且除了骨科醫師推薦,就連牙科醫師也大讚「睡前可用來漱口,減少牙周病機率。」

「三個方法」及早發現爸媽骨鬆!身高倒縮3公分以上要注意

其實中年以後,骨生成的速度就開始減緩,骨分解的速度則維持不變或加快,所以隨著年紀增加,骨骼會開始變得疏鬆、空洞,就像遭到白蟻蛀蝕的樑柱一般,變得脆弱易碎。台灣人的骨折率很高,大約每20分鐘就有一人髖部骨折,且脊椎與腕部骨折的情形也很嚴重。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台灣女性一生中會發生一次髖部、椎體或腕部骨折,男性也有五分之一的風險。

痠痛就用貼布、護膝?醫提「3大NG觀念」:輕忽骨密度、肌肉量危機

邁入中年是身體出現痠痛、疲勞及無力感的開始,多數人都認為是老化,痠痛就貼貼布、用護膝等方式解決,完全沒注意到背後骨質密度過低、肌肉量過少的危機。醫師指出,根據數據顯示,台灣骨質密度過低、環節不適、肌肉量過少的人數高達720萬,熟齡族其實從50歲就要開始重視骨質密度、肌肉質量、平衡感、體脂肪量,避免老年出現行動力危機。

「168禁食法」瘦身效果顯著 營養師:還有助增加骨密度

吃是大事,也是忙碌生活中最易獲得的療癒,卻始終在肥胖的詛咒中掙扎,吃多怕胖,吃少又不滿足。有人說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才會瘦;有人擇日禁食來減少熱量攝取;有些人採用「52斷食法」,每週選2天只攝取500~650卡熱量,平日正常吃;或加拿大醫師主張拉長餐與餐的間隔時間。

骨鬆好傷!台灣髖骨骨折年近2萬例 發生率「亞洲第一」

骨質疏鬆是沈默殺手,尤其女性停經後失去雌激素保護,50歲以上的女性,平均每3人就有1人罹患骨鬆。醫師表示,健保在骨科的醫療花費,10年來成長了42%,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有24.5萬人,其中10.5萬人因骨折住院,佔比3/4,其中光是骨鬆導致髖骨骨折者就近2萬例,60歲以上佔7成,提醒民眾應該從年輕時開始「保骨本」,預約更年期後活躍行動力。

對抗骨折!從搶救骨質密度開始

防治骨質疏鬆症的最終目的,即是在於減少骨折,因此,臨床上許多的藥物治療效果,也多圍繞在這項重點進行設計。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指出,目前臨床上的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大致分成3大類,分別是破骨細胞抑制藥物、造骨細胞刺激藥物,以及造骨刺激與破骨抑制的混合藥物。

你骨鬆了嗎? 注意3大徵兆...「過馬路」也可自我檢測

骨質疏鬆沒有症狀,不少人都突然發生骨折,才就醫確診早已骨鬆上身。那究竟要怎麼提早發現呢?醫師指出,其實可透過「身高、體重和走路(過馬路)」來判斷,只要身高出現縮水,BMI降低和走路步態改變、不穩等,就要有警覺。

小心!「骨質疏鬆」超無感 5成都突然骨折才確診...

你的骨頭健康嗎?根據衛福部健保統計數字,國內女性骨折就診人數連年攀升,104年已突破37萬大關,較10年前攀升1.5倍之多,其中30歲以上女性更佔了近9成。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症屬於無感疾病,臨床上高達五成患者是發生骨折等症狀後才就醫確診,但骨密度與行動力可能都已產生不可逆影響。

中醫智慧:對症防骨鬆  提高鈣質吸收率

黃中瑀醫師強調,老化是人類自然的歷經過程,我們能做的,只有減緩、減輕老化的程度,換得較好的生活品質。而骨頭最健康、密度最高的時候,約在30歲左右,過了之後便會逐漸減弱,到更年期時,會開始大量的流失。

還在追求「白皙纖瘦美」嗎? 小心骨鬆提早找上門

吳至行提到,老人、女人、慢性病患者、太瘦或長期臥床的族群,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近年來大眾追求「纖細白皙美」,許多女性不曬太陽、不運動,導致骨鬆提早來報到。他曾收治過一名女性,因生活作息不正常,30多歲就停經,40多歲骨鬆就找上門。

年輕增10%骨密度可延緩13年發生骨鬆 存骨本4招

骨質疏鬆是每個人都逃避不了的宿命,根據2013-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對50歲以上民眾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量測其骨質密度,結果有骨質疏鬆症的民眾佔了12.3%,其中男性為8.6%,女性為15.5%,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並在65歲開始驟增,且因為女性會經歷荷爾蒙變化,所以骨鬆的百分比至少高出男性一倍以上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