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重大疾病險

重大疾病險

《魷魚遊戲》藏3大保險啟示! 這3種險越早保越好

從衛福部統計來看,108年國人平均醫療保健支出為新台幣5.2萬元,以平均壽命約80歲來計算,每人一生的醫療支出恐超過400萬元,唯有防範未然、運用保險轉嫁風險,才能避免因疾病或意外造成家人沉重的經濟負擔,保險準備要未雨綢繆!韓國影集《魷魚遊戲》劇情反映出貧富差距與社會安全網不足的問題,壽險業者呼籲應建立正確保險觀念,提前建構人生保障,並獻出3大投保建議。

退休金600萬才夠! 壽險業獻3大準備攻略

基富通平台「保障型保險商品平台」上路,南山人壽調查,國人平均的老年準備金約600萬元,才足夠支應老年生活、長照、醫療開銷費用;但目前國人的老年生活金準備意識普遍不足,不僅太晚開始準備,也準備得太少,有近4成青壯族尚未開始準備,即使有準備額度也不足支應實際需要。

可便宜買到定期壽險了! 「保障型保險商品平台」上線 

「保障型保險商品平台」,於今(23)日正式上線,未來民眾可在網路用便宜的價格,投保定期壽險、小額終老險及重大疾病健康險,此平台共有中國人壽、台灣人壽、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元大人壽、宏泰人壽、第一金人壽、新光人壽9家保險公司參與。

國人平均有3.16張健康險保單…高達54%額度僅2千元!壽險公會「3大建議」檢視保障

台灣民眾持有健康險商品,從1995年平均0.4件,至2019年已增至平均3.16件,然而個人健康險的日額給付,竟有高達54.6%國人都在2000元以下,且投保長期照護險的比率僅3.03%。為此,壽險公會提出3大建議,民眾應及早檢視保障額度是否充足。

重大疾病確診「一次領保險金」!專家建議3大原則…醫療+癌症投保順序曝光

罹患重大疾病或特定傷病,會產生一些健保不給付的龐大花費,如果民眾沒有相關保險,就會造成經濟上的負擔,因此平時就要檢視重大疾病險相關的保障功能。錠嵂保險經紀人建議,重大疾病險可以一次領到一筆保險金,不過要投保之前,也必須先了解3大原則,才能讓每年所繳的保費發揮最大的功效。

保險圈流傳公開秘密 理賠審核從嚴公司業務員也被比怕

保險圈理賠除了書面審查保戶提供的書面文件之外,正流行「正訪」與「側訪」的技巧,釐清可能難察覺到的爭議,但也因並非每家保險公司都理賠從嚴,讓業務員面對保戶質疑及同業比較備受壓力。

國人癌險保額只25萬 單靠一張保單難撐每月數十萬醫療費 

保發中心統計國人購買癌症險平均保額只有25萬元,一旦罹癌患者面對可能月須開銷30萬以上的醫療費,單靠一張防癌險理賠金或是儲蓄存款,恐難支撐家庭經濟負擔。

影/食道癌死因排第九 防癌理賠5項多重保障家族遺傳史保戶

癌症死亡率中食道癌排名第9,其中45-64歲年齡層因惡性腫瘤病逝占43%,又以男性較多,而民眾對於防癌險投保率愈來愈高,有遺傳家族史保戶還會加重特定癌症保障及重大傷病險、重大疾病險等,提高保障。

影/嚴凱泰、安迪被食道癌奪命 癌症險加重大傷病險保障才夠

藝人安迪日前才因食道癌過逝,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今天(3日)下午也因食道癌病逝,民眾開始關注食道癌這項疾病跟癌症保障。壽險業者指出,在癌症的保障上,最好以一次給付的重大傷病險搭配可以負擔長期療程的癌症險,保障最完善。

相同險種一年保費差10倍 重大傷病定期終身險計費大不同

重大傷病保險的「重大傷病範圍」定義,壽險公司推出的保單多以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範圍中所載的項目,為其認定的標準,但也有排除理賠項目。而重大疾病險則是更縮小範圍至7個項目。

巴氏量表僅供參考 保險圈避觸法理賠浮濫已少做主要依據

目前市場上推出失能扶助險的人壽公司較多,並多是以政府核發的重大傷病證、失能等級表加以認定做為理賠依據,而有的還會參考巴氏量表評分,但也是易生爭議原因之一。

全台老闆出資200多億買團保 攏絡5千萬名員工

團體保險市場一年保費收入200多億元,投保人數近5千萬人,是許多企業吸引人才的一項重要福利指標。

轉嫁風險/自己倒 以年收入3-10倍 擴重疾+意外險保額

你我都是家裡經濟支柱時,一旦發生意外或是生病「自己倒下」時,都有可能成為家人負擔,AIA友邦人壽建議民眾可考慮以年收入的3~5倍規劃重大疾病險的保障額度,5~10倍規劃意外險保額。

保戶福音!重疾、癌症險取消復效等待期 不再有保障空窗期

保險局即日起取消重大疾病險及癌症險的「復效等待期」,對保戶來說是一大福音!未來民眾新買的重大疾病險及癌症險,若保單因未繳保費等不慎被停效,申請復效成功後不用等待,發生理賠事故保險公司就須理賠,不會再有保障空窗期。

重大疾病險vs特定傷病險大不同! 視預算與家族病史決定

依據衛福部2016年國人前十大死因,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有些民眾希望透過重大疾病險作保障,但市場上又常見到「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險」、「重大傷病險」,3者有什麼不一樣呢?專家表示,這3種在保障範圍不同,最好視家族病史跟預算來衡量。

保險辭典/重大疾病險 須瞭解甲乙型保障、保費的差異

台灣前10大死因中屬重大疾病死因的就高達7項,除了養成良好作息及飲食習慣,防止重大疾病上身外,金管會建議民眾可依自身需求及經濟能力,利用重大疾病險轉嫁罹病後的經濟風險。該保險通常分為甲乙型商品,民眾投保前可先瞭解其保單保障的疾病範圍及理賠定義差異,依自身需求及經濟能力加以規劃。

突發性心肌梗塞難預防 投保重大疾病險多可獲理賠 

2016年國人第二大死因為心臟疾病,僅次於癌症。由於天氣的溫差變化大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也因此心肌梗塞就醫或死亡案件頻傳。壽險業者建議,平常除了注重身體保養外,可利用「重大疾病險」與「定期壽險」轉移罹患重大疾病後的醫療支出等,及早做好風險準備。

重大疾病險投保3訣竅 家有病史列優先投保

防癌險、醫療險是民眾的保險基本款,而隨著重大疾病的發生情形日益增加,壽險業者表示,若有家庭病史,重大疾病險應列為優先投保項目,而投保重大疾病險時,一定要針對自身需求及預算,建議可掌握包括預算少買定期、主約投保不附加其他保單,以及選等待期短等3訣竅。

欲購買重大疾病險的民眾注意!明年起改制增加輕度險

以往民眾購買重大疾病險,常因規則嚴格,雖符合病名,卻無法獲賠,多有爭議。保險局宣布新的重大疾病險制度,自明年起,重大疾病險將分為重度(甲型)、輕度(乙型)保單,對「輕度的重大疾病」做保障。甲型保單保障罹患7項「重度」重大疾病,與現行的重大疾病險類似,乙型則再加上4項輕度症狀。

財訊/柯P理財成績單 這4堂課  你千萬不要跟他學

柯文哲,是政壇的非典型素人,理財行為上卻是典型台北人。他們夫妻是醫師高薪族,卻得向父親借錢買房,他可以怎麼做得更好?這不但是高薪族應該關心的事,更是一般人可以學習的理財智慧。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