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 > 熱搜關鍵字 > 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

蔡鎤銘/氣候變化之爭 退巴黎協定恐動搖全球減碳意志

現在是否讓《巴黎協定》成為死文化,將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這不僅關乎環境保護,還關乎全球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需要全球各國攜手努力,尋求共識,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溫減法》三讀通過 違法廠商可勒令停業

立法院今(15)日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訂2050年碳排量應降至2005年排放量一半以下,未來廠商未登錄足額溫室氣體排放額度,將處以碳市場價格3倍罰鍰,情節重大者,則可勒令違法停業;環保署強調,趕在年底「巴黎氣候公約會議」前成功立法,除有助於國際參與,更可提升台灣全球氣候政策評比名次。

COP19:追求「凝具共識」的共識

也就是各國屆時會做出繼《京都議定書》之後另一個攸關治理氣候變遷的具體承諾。而眼前COP19的首要任務就是為這樣的具體承諾凝具國際共識。惟這樣的共識能不能形成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至少就目前南北國家集團的立場來看,分歧大於趨同。

氣候談判:沒有明言的秘密

2011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的締約國在第17次會議(COP17)落幕前通過「德班強化行動平台」(the Durban Platform for Enhanced Action,以下稱「德班平台」),旨在構築一個新回合的全球氣候談判,促成「一份議定書,法律文件或一個具有法效力的協議結果」(“a protocol, another legal instrument or an agreed outcome with legal force”)因應2020年之後的全球暖化。【1】

氣候談判:人數「開低」顯契機

即便是環保倡議人士,滿腔的熱血也難敵多數國家因應抗暖的冷漠。回想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第15次締約國會議(COP15)暨《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第5次締約國會議(CMP5)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召開的盛況。

加拿大設「北極熊監獄」 播鞭炮聲恐嚇犯罪熊

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象徵與生態環保切割,這項決定看似突然,但只要知道他們如何對待北極熊鄰居們,就不會覺得太意外。加拿大人特別設立「北極熊監獄」,將闖入民居的北極熊關在這裡,並以鞭炮聲「轟炸」,讓牠們再也不敢靠近。

崩潰邊緣獲續命5年 《京都議定書》還能活多久?

甫在南非德班(Durban)落幕的聯合國氣候會議,讓大家洗了一場「三 溫暖」。加拿大12日成為第一個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國家。 眼見「京都議定書」即將崩潰,卻在「加時延長賽」(原定兩星期,加時兩天)後,給了它一顆「九轉續命丹」:同意至少展延5年。硬是把它從瀕臨崩潰邊緣救了回來。

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 免罰百億美元 ‎

加拿大為了發展經濟,排碳量持續上升,環保部長今天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這也是議定書簽署後第一個退出的國家,在退出後無需支付136億美元罰款。

德班氣候會議:談判桌下的真相

蔡育岱  譚偉恩/經過一周之後,聯合國今年在德班(Durban)舉行的全球氣候變遷談判似乎已奏起悲歌,關鍵碳排締約方的立場嚴重迥異,南北國家間的合作意願明顯偏低。甚至還有國家(例如:加拿大)揚言可能將退出管制國際社會溫室氣體的重要規範:《京都議定書》!

糧食安全與農牧碳排

蔡育岱 譚偉恩/今天是《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194個締約國聚集南非德本(Durban)進行氣候變遷相關議題討論的首日,為了以身作則,南非當局將記錄整個會議期間德本當地的碳足跡(footprint),並設法使之最小化,同時預計採取必要措施對活動期間的碳排進行補償措施。環境會議的主辦國能如此有心,多少令人感到欣慰,也對這第十七屆的締約國會議(同時也是第七屆的《京都議定書》締約國會議)多了些許期待。

因應氣候變遷 糧食安全需要轉念

相較於全球暖化,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是在2007年前後開始因為國際市場的價格波動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一種關於糧食安全的主流論述是,伴隨暖化而來的各種氣候變遷在相當程度上衝擊了農業的產出能力和全球糧食供應的穩定度,因而導致糧食危機的發生。為了因應此危機,確保糧食安全,增加糧食的供應並運用生物科技來強化農作物的生長與產量便成為國際社會目前盛行的糧食安全政策。

COP17:末世之災的最後希望?

蔡育岱 譚偉恩/轉眼之間,第17次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締約國會議(COP17)即將在本月底於南非德本(Durban)召開,為期近兩週的會期難免又要落入俗套的被媒體喻為見證各國有無意願齊心為環境永續奮戰的關鍵時刻。但長期以來迷戀「經濟」一定要成長的發展模式與被商業廣告穩固建構的「大量」消費文化,早已極度嚴重地破壞自然與人類間的和諧關係。因此,坦白說,目前的國際環境法律規範,還有所有談判桌上關於環保或氣候變遷的議程,幾乎都不足以實質有效地因應全球暖化與緩解伴隨而來的各種末世災難。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