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比心靈雞湯更有用!作家:有意識提醒越忙越要愛自己

▲▼高瑞灃撰寫《儀式感》一書,提出許多重視儀式感的好處和方法。(圖/時報出版)

▲作家提出許多重視儀式感的好處和方法。(圖/時報出版)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每到節慶「儀式感」一詞的曝光率就更高,而作家高瑞灃提出許多重視儀式感的好處,例如比起心靈雞湯,儀式感會帶來更加強烈的自我暗示,生活越是忙碌,越要好好愛自己。而在親子關係方面,有儀式感的家庭,也更容易培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

高瑞灃撰寫《儀式感》一書,如今由時報出版再版。有關「儀式感」一詞,在經典名著《小王子》也提過,狐狸要小王子在固定的時間與牠會面,當小王子詢問狐狸「儀式究竟是什麼?」而狐狸告訴他,「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瑞灃說,「儀式就是透過需要耗費一些時間與精力的動作,來表達你認為非常重要的意願或訴求,或是透過特定的形式來體現某件事具有重要的意義。」

而台灣人的生活其實是很有儀式感的,除夕夜吃年夜飯,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冬至吃湯圓,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菜;還有特定時刻、行之經年的儀式,生日吃蛋糕,情人節送巧克力,聖誕節交換禮物等。

他也認為,「儀式感」和金錢、地位無關,不見得是多大的事,是在有限的能力與條件下,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儀式感或許無法帶來幸運,但因為儀式感而起的自覺,會使人開始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而相比起心靈雞湯,儀式感會帶來更加強烈的自我暗示,提醒自己「生活越是忙碌,越要好好愛自己。」

▲▼高瑞灃撰寫《儀式感》一書,提出許多重視儀式感的好處和方法。(圖/時報出版)

▲高瑞灃認為,有儀式感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圖/時報出版)

在家庭、親子關係上,儀式感也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有儀式感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他認為,儀式感代表著父母的愛,在愛裡長大的孩子,才能擁有愛人的力量;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與愛,金錢或許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唯一的條件,家裡的味道是成年以後幸福記憶的來源,很多美好的記憶都和儀式有關。

《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如今發行新版,由時報出版在1月30日發行,讓讀者能在農曆春節期間透過增添儀式感,為生活增加幸福感。

▼《儀式感》新版將於1月30日上市。(圖/時報出版)

▲▼高瑞灃撰寫《儀式感》一書,提出許多重視儀式感的好處和方法。(圖/時報出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