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期16周」僅4大學推!教授怕課上不完 私校憂被罵「偷工減料」

▲▼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表示,暨大實施「16+2周」快2年,讓學生可多元彈性自主學習,未來有機會實施1學期16周。(圖/暨南大學提供)

▲不少大學不敢推動「一學期16周」,主要是擔心學習成效,私校更擔心被罵。(圖/暨南大學提供)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儘管已有4所大學獲教育部同意實施「1學期16周」,但以全台近150所大學來說,比例仍偏低。專家學者分析,主因是推動制度要召開相關會議取得共識,加上縮短上課周數,師生也會擔心能否達到原來學習成效,若拼國考科系的考照率下滑,將會影響招生;私校則擔心遭到外界質疑,收取高昂學費還「偷工減料」,甚至因此被要求退學雜費,都是大學無法推動的原因。

為了與國際接軌,包括台大系統三校與北大,都獲得教育部同意實施「1學期16周」,但和全台近150所大專校院,4校佔比僅3%,其實明顯偏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指出,暨大推動「一學期16+2周」,整體成效不錯,但若要現在實施一學期16周,對於類似暨大這樣的綜合性大學,學系樣態相當多元,可能現在還無法推行,因為有的學系的課會上不完,尤其是護理等需要參與國家考的學系,2周可用來上課與考試,若沒上的課程剛好國考考到,導致考照率下降,學校與師生也會受不了。

至於私校不推動「1學期16周」,武東星認為,應該和多數大學一樣,擔心學習成效問題,若課程由18周濃縮為16周,老師授課內容又快又深,大部分學生跟不上進度或無法完全吸收,學習效果打折,恐怕造成反效果,這才是各校裹足不前的關鍵原因。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指出,國內大學對「1學期16周」採取觀望態度,國立大學可能主要擔心課上不完,尤其是理工科系,但提醒國立大學要思考,既然國外大學與台大都能做到,為何其他學校不能克服。

至於私校部分,吳忠春認為,最大阻力應該是家長與學生的看法,改為16周可能面臨「偷工減料」的批評聲浪,他也舉例說,私校某科系的大四畢業班提早兩周畢業,儘管系上已在學期中補課兩次,但仍有學生認為,應該退9分之1的學雜費,但學雜費是私校主要收入來源,不可能退費,加上少子化影響,私校招生壓力大,擔心負面評價,故私校想推行「1學期16周」,恐怕是困難重重。

▲▼台師大校門。(圖/記者許敏溶攝)

▲台師大推動一學期16周以來,認為明顯利大於弊。(圖/記者許敏溶攝)

不過,台師大教務長劉美慧認為,台師大推動一學期16周以來,明顯利大於弊,也達到原來預估目標,包括跟國際大學接軌,有利於學生到國際各大學交流與交換,或在暑假安排實習,校方也在暑假多開設課程,包括師培、通識等課程,讓學生可以多修課,同時配合政府兵役修改的「3+1」政策,學生在3年內畢業的機率可以提高,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大學採用16周的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獨/台北大學「一學期減為16周」!教育部准了 暨大也有意跟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