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超過10年⋯癌末女吐露最大恐懼:怕來不及跟爸媽和好

▲▼醫院,住院,病床,病患,患者,醫師,護理師,護士,病房。(圖/CFP)

▲癌症末期的病人,最後傾聽自己的聲音,才理解真實的心願。(圖/CFP)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一位離家10多年的女性在罹患癌症末期時,透露了最大的恐懼「我怕來不及跟我爸爸媽媽⋯⋯和好。」諮商心理師王映之書寫22篇末期病人的故事《無憾的道別》,由寶瓶文化出版,每篇都催淚卻充滿啟示,讓更多人在道別時可以無憾。

每個人都必須面臨與生命的道別,不過對癌症末期的病人和家屬來說,還夾雜了難搞、憤怒、沮喪、不安、恐懼⋯等,甚至用尖銳言語攻擊。而王映之曾以「安寧心理師」的身分,陪伴過許多癌症、臨終的病人及家人,她以理解、承接的方式,引導他們傾聽自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包括有離家10多年的女性在癌末時,吐露出「我怕來不及⋯⋯跟我爸爸媽媽⋯⋯和好。」原來當初是因為始終得不到爸爸的認同才離家,離家這麼多年也是為了向父親證明,卻因為永遠達不到父親的期待,變得越來越找不到理由回家。而經過和心理師的對話,她才發現,「原來離家的原因,一直都是為了回家。」

在其他案例中,還有醫院中「最小的老病人」,從不到1歲就診斷出癌症,讓照顧她的母親悲痛不已;此外,老年人喪偶的議題,不但易被忽略,這股悲傷更容易躲藏在抱怨裡。

▲▼醫院,住院,病床,病患,患者,醫師,護理師,護士,病房。(圖/CFP)

▲在病房中的難題沈重,卻也是解開人生糾結的契機。(圖/CFP)

王映之提到,「如果說這本書裡,我與病人故事的文字醞釀期有個三五年,而這本書背後關於我個人的生命準備期,大概有三十年。說起來,也是個故事推著我往這條路上走,這是一個發生在我家庭裡關於生病、死亡與生命交織的故事。⋯⋯」

22篇故事,每一篇都揪心又催淚,卻能看到心理師在溫柔與同理中,細膩的引導人們面對內心真正的聲音,提醒每個人都有能力盡力讓道別沒有遺憾。

書中也解答了坊間可能面臨的難題,像是孩子罹癌,要跟孩子說嗎?當孩子父親或母親離世,如何陪伴孩子的悲傷?在幫孩子好好說再見之前,是否能先好好愛?當面對摯愛的家人將離世,我們能不能接納並允許自己理解,無論是仍想積極治療,或選擇安寧,那都是因為愛。

▲▼《無憾的道別:安寧心理師溫柔承接傷痛與遺憾》。(圖/寶瓶文化)

▲諮商心理師王映之書寫22篇末期病人的故事《無憾的道別:安寧心理師溫柔承接傷痛與遺憾》。(圖/寶瓶文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