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走出產後憂鬱症!不用做一百分的媽媽 醫:求助不代表懦弱

▲▼吳盈瑩醫師表示,區分是單純低落還是憂鬱的最簡單方式,是觀察媽媽照顧孩子的能力是否受影響。(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吳盈瑩醫師表示,區分是單純低落還是憂鬱的最簡單方式,是觀察媽媽照顧孩子的能力是否受影響。(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 /花蓮報導

據統計,約有八成婦女在產後曾出現情緒低落的情形,並有一至二成會發展出憂鬱傾向,即「產後憂鬱症」。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吳盈瑩醫師表示,儘管近五分之一的比例不低,但在臨床上遇到的產後憂鬱患者,大多非產後一年內主動求醫,而是幾乎都等孩子再長大一點,才有多餘的時間和心力至醫院就診,回溯性地發現早在孕期或分娩後,自己就已有情緒低落和失眠等症狀。

花蓮慈院婦產部日前舉辦媽媽教室,邀請精神科吳盈瑩醫師介紹產後情緒障礙及產後憂鬱。「產後情緒障礙」包括情緒低落、憂鬱症以及精神病。吳醫師指出,有不少媽媽在生產後的第二至第五天,會出現低落、焦慮、容易落淚的症狀,但這種狀態一般不會持續到第二週,大多不需特別治療,僅需要家人在身邊給予適當的支持,即能自行緩解,恢復正常。不過,當媽媽開始有了嚴重的自責與自我懷疑傾向,甚至產生罪惡感,認為不應該把孩子生下來到這個世界受苦,即便看著寶寶也難以產生正面情緒,此時就要特別當心!

▲▼吳盈瑩醫師表示,區分是單純低落還是憂鬱的最簡單方式,是觀察媽媽照顧孩子的能力是否受影響。(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吳盈瑩醫師列舉產後憂鬱徵兆,提醒自身與家人注意狀況,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協助。

「區分是單純低落還是憂鬱的最簡單方式,是觀察媽媽照顧孩子的能力是否受影響。」吳盈瑩醫師表示,若消極和負面的症狀持續長達二週以上,表示媽媽可能已進入憂鬱症階段,建議此時需要進一步尋求醫療的協助。除此之外,有千分之一的產後情緒障礙患者會發展為「產後精神病」,吳醫師指出,產後精神病會使人出現妄想、幻覺、思考混亂,患者甚至可能會傷害自己或傷害寶寶,是嚴重急症,務必不能讓媽媽和孩子獨處,且應在家人的陪伴下盡快就醫治療。

▲▼吳盈瑩醫師表示,區分是單純低落還是憂鬱的最簡單方式,是觀察媽媽照顧孩子的能力是否受影響。(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各位媽媽都已經很棒了,不需要做一百分的媽媽。」吳盈瑩醫師強調,照顧孩子的前提一定是先照顧好自己,不用成為一名超人母親,更不必強迫保持完美、不允許失誤。產後憂鬱症容易使患者進入惡性循環,重複「缺乏體力、無法完成事情、挫折感、傷害自己」的過程,也可能因此影響到寶寶的依附關係,造成寶寶易哭泣、易躁動;由於身在其中往往難以跳脫,因此更需要患者身邊的家人用心陪伴聆聽,共同面對。

▲▼吳盈瑩醫師表示,區分是單純低落還是憂鬱的最簡單方式,是觀察媽媽照顧孩子的能力是否受影響。(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產後憂鬱並非女人的專利,面對陡然增加的家庭責任和經濟壓力,以及對於新生命的恐慌與自信心不足,同樣會使3%~5%的男性被產後憂鬱困擾,並在育兒的過程中逐漸顯現,甚至與媽媽交互影響。

吳盈瑩醫師表示,求助不代表懦弱,反而是一種勇敢的表現,因此爸媽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產生和累積的壓力,都可以適時地丟出來,讓身旁的親友分擔,或尋求外界的幫助。她也叮嚀,當民眾無法判斷自己的情緒是否穩定,可以使用「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評估過去七日內的情況,若發現結果分數不佳,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才是對孩子和自己最好的決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