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研院區開放回歸實體 活動近200場「開箱院內寶藏」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圖/記者許敏溶攝)

▲今年中研院院區開放將回歸實體。(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受疫情影響,去年中研院「院區開放」(Open House)」參觀活動採線上舉行,而中研院今(23日)宣布好消息,今年院區開放將回歸實體,並在10月29日(六)登場,往年「一日限定」的節目內容也特別加場,線上活動則提前一天展開,預計一連2天的演講座談、實驗室參觀、互動體驗等將有近200場活動,透過虛實串聯,讓民眾不論現場參觀或在家都能盡情參與,開箱中研院的人文及科研寶藏。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不少活動都因此暫停、取消或改為線上,去年中研院的「院區開放」活動,就從實體改為線上,而隨著近期疫情開始緩解,行政院也在昨天宣佈,最快10月13日起將開放國門,階段性開放邊境管理措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研院也在今天宣布,今年「院區開放」將回歸實體,中研院指出,院區開放舉辦25年以來,已成為眾多科普迷們引頸期盼的年度盛會,多所學校師生每年均特地組團參觀,或有「鐵粉」從外縣市遠道而來,參觀人次屢創新高,而今年活動可上官網查詢。

為激發學生們探索科學及人文研究熱情,中研院表示,今年主題演講首次安排院內年輕優秀學者發表短講,並由院長廖俊智主持,主講人包括: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壁彰、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陳振輝、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瓊云,上述場次也將在線上同步直播,透過一場90分鐘的演講,讓民眾一次獲取數理、生命、人文領域的專業知識。

▲▼中研院區開放回歸實體,近200場活動「開箱院內寶藏」。(圖/中研院提供)

▲今年中研院區開放將回歸實體,共有近200場活動。(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表示,陳壁彰曾受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貝齊格(Eric Betzig)指導,他所鑽研的「晶格層光顯微術」,改革活體螢光顯微術,曾被評為2014年十大科學突破及獲得AAAS Newcomb Cleveland Prize,迄今也進一步開發出「透化層光定位顯微鏡」,這次將以「當光鏡追上電鏡」為題,一揭尖端顯微技術發展與應用。

中研院也提醒,院區開放各活動皆標註分齡資訊,提供參加對象的年齡層建議,從國小、國中到高中以上等,滿足各種不同年齡層民眾的需求,若家中有6歲以上小朋友的父母,想要帶孩子們探索科學,天文所「以管窺天」-太陽觀測、多樣中心「植物與菇菇好朋友-植物或真菌拼圖」、歷史文物陳列館「未來考古──做我的時光寶盒」等活動,能讓小朋友動手做實驗、玩科學、體驗史前文化穿越,激發無限創造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