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黃珊珊、李鴻源錯誤認知 她提「居住安全」取代「防災型都更」

▲▼管碧玲接受媒體訪問。(圖/記者黃國霖攝)

▲陳時中政策小組召集人管碧玲。(資料照/記者黃國霖攝)

記者詹宜庭/台北報導

針對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黃珊珊20日提出的「防災型都更」政見,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政策小組召集人管碧玲痛批,「危老重建就是居住安全的都更政策,李鴻源大錯特錯,黃珊珊懵懵懂懂。」她認為,所有都更都可以算是防災型都更,因為都更後的房子都有防災的能力,所以他們使用「居住安全」的概念,而不用「防災型都更」概念。

黃珊珊競選政策總顧問、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如果震度6級的地震發生在台北市,後果恐不堪設想,「全台北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高達64萬戶,都市更新刻不容緩」,因此祭出「以ROD的方式增加獎勵容積,加速都更」、「台北未來宅」、「都更紅利全民共享」、「危險區域普查」4點進行防災型都更。

對此,管碧玲痛批,「危老重建就是居住安全的都更政策,李鴻源大錯特錯,黃珊珊懵懵懂懂。」她認為,所有的都更都可以算是防災型都更,因為都更後的房子,都有防災的能力,所以他們使用「居住安全」的概念,而不用「防災型都更」概念。

「今天看了黃珊珊臉書所談的防災型都更,有很多話不得不說。」管碧玲質疑,被點名的「五大行政區」,位於土壤液化潛勢區所在範圍的所有建築物,都是危險房屋嗎?都是必須劃為「防災型都更」的範圍嗎?以玉里這一次倒塌的房屋為例,是單棟建築耐震能力的問題?還是因為該區為土壤液化潛勢區,周邊範圍都必須列入防災型都更的問題?

管碧玲開轟,黃珊珊不了解「耐震能力」才是「居住安全」的核心概念,土壤液化潛勢區內,不是所有建築物耐震能力都不足,土壤液化潛勢區外,耐震能力不足的建築物也很多。李鴻源提出防災型都更的概念,更是從2013年就講到現在,為什麼執行不出來他要的政策?難道真的是政府不願意做嗎?「我們的研究團隊很清楚,其實是他做了錯誤的定義,他的概念出問題!連行政機關,都把它當作一個錯誤!李鴻源大錯特錯!」

管碧玲指出,營建署在民進黨執政後所做的規劃,不是採用「土壤液化潛勢區」,而是朝向「危險及老舊建築」與「耐震能力」作為核心概念,並且建構了居住安全的政策、完成立法,也執行很久了。政府發展出的政策就是「危險與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各縣市都做了很多,黃珊珊也拿危老重建當作政績在宣傳。

管碧玲認為,「李鴻源無視於此,黃珊珊懵懵懂懂,也不了解前因後果,才有今天這個『五大行政區』的錯誤認知!他們完全不知道居住安全的問題真正分佈的狀態!」再者,危老重建的制度有了之後,進一步必須要發展科學的方法,讓政府可以主動找出耐震能力潛在不足的對象,主動調查鑒定,主動規劃更新。

管碧玲說,他們諮詢的專家學者中,已經有團隊發展出十分科學的推估,針對居住安全與公共安全的角度,找出台北市每一戶有潛在耐震不足問題的對象。這些建築物分佈的行政區,完全不僅是在黃珊珊和李鴻源所說的「五大行政區」範圍,而是分布在所有的行政區。

管碧玲表示,每一個行政區內的建築物中,推估有耐震能力疑慮的戶數所佔的比例大約包括:北投約3% 、士林約3% 、大同約6% 、內湖約1% 、中山約6% 、松山約8% 、大安約6% 、信義約2% 、文山約2% 、萬華約4%、南港約2% 、中正約9%,「陳時中當市長,會無縫接軌,立即知道要從何處下手,有效處理居住安全的問題!」

至於實際的防災政策,管碧玲透露,未來將有兩面向做法,一個是在都更政策中的承諾,包括整宅、海砂屋、列管的危險建築這三大範疇,優先主動規劃公辦都更。另外則針對有潛在耐震能力不足問題的建築物,展開調查鑑定、規劃更新,其中公寓佔62%,將是優先協助的對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