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培育為何難? 學會「自然交配」機會僅一次

團團圓圓。(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團團與圓圓。(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曾俊豪/台北一四川連線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大熊貓「圓圓」3月初進入發情期巔峰,中國大陸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出動專家特地來台協助人工授精,力拼替圓仔增添弟妹。大陸「熊貓之父」張和民解釋,大熊貓的培育之所以困難,除了人工授精成功機率不高,自然的交配也需要培訓,且「機會只有一次,一旦錯過,要再學會交配很困難」。

當年團團圓圓能夠來台,張和民扮演重要推手。他提到,此次替圓圓進行人工授精很順利,期待能有好消息,但同時也表示人工授精成功的機率事實上只有30%。

他解釋,大熊貓的培育之所以困難,除了人工授精成功機率不高之外,自然交配也需要培訓,因為「雄性的大熊貓並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交配,尤其在人工環境下的大熊貓,多為獨居個體,沒見過其他大熊貓交配的情形,因而無法學習。」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圖/韋依蘋攝)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圖/韋依蘋攝)

張和民表示,全世界的大熊貓到了繁殖季節都需要專業人士協助,因為自然交配的困難度太高,每年都會讓有經驗的雌性去培訓雄性,使他們學會交配,然而「培訓機會只有一次」,一旦錯過機會,雄性要再學會交配很困難,因此大熊貓的生育才會如此不容易。

他回憶,當時的團團圓圓也是差臨門一腳,雖然圓圓很感興趣,但團團沒機會接受培訓不知道該怎麼做,最後只能以人工授精的方式生下圓仔。如今才更希望讓圓仔有「選擇權」,並表示大陸已準備好不下10隻有交配能力的雄性,期望能替圓仔配對成功。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圖/韋依蘋攝)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圖/韋依蘋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