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3關稅貨幣」 粵港澳大灣區創全球先例

▲粵港澳大灣區。(圖/CFP)

▲粵港澳大灣區。(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國務院今(18)日首次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並在官網刊登全文。陸媒報導提到,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下建設,創下了全球先例,不過「一國、兩制、三關稅區」也將是粵港澳大灣區所面臨的挑戰。

綜合陸媒報導,中共中央、國務院今日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內容涉及廣州、深圳等9城市及香港、澳門兩特別行政區的未來發展及定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珠海城市景觀。(圖/CFP)

▲珠海城市景觀。(圖/CFP)

《新京報》報導提到,大陸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今年初受訪時指出,粵港澳三地在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等方面,在經濟自由度、市場開放度、營商便利度及社會福利水準等方面也都存在不小的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其他灣區所沒有的制度和體制機制難題。

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國兩制」下建設三關稅貨幣,創了全球先例,既有其發展,不過也將面臨諸多挑戰。張曉明就曾用「硬幣有兩面」來形容港澳大灣區建設將面臨的挑戰,他表示,「這種制度性的差異會影響到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生產要素的便捷流動,影響到三地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有效銜接,影響到跨境協同創新效率和市場深度融合。」

▲珠海大劇院日落火燒雲晚霞航拍美不勝收。(圖/CFP)

▲珠海大劇院日落火燒雲晚霞航拍美不勝收。(圖/CFP)

不過他也提到,另一方面,從積極的角度看,這種制度性差異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和優勢所在,「有多樣性,有差異性,就有互補性,把各自的特長、優勢組合在一起,就能形成綜合競爭力。」

張曉明強調,在「一國兩制」下,可以把港澳市場經濟成熟、國際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法治公認度高、科研力量比較強等優勢,與廣東腹地廣、市場大、製造業發達、科研實力雄厚和政府決策力、執行力強等優勢結合起來。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克服難點、發揮優勢,成為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的重點討論議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二三四」格局是它最大的特點和優勢,也是大灣區融合的難點與痛點所在。

香港行政長官(特首)林鄭月娥日前表示,「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粵港澳將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互補,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她強調,香港擁有自己的經濟、社會制度,加上優良的法治傳統以及和國際標準高度接軌的營商環境,可以將國際企業引進大灣區,並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