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自清末袁世凱 國軍正步成為解放軍的「師父」!

▲國軍正步(圖/翻攝自YouTube/PHILIP CHANG)

▲國軍正步(圖/翻攝自YouTube/PHILIP CHANG)

 記者馬叔安/台北報導

我國軍隊的正步起始於清代淮軍的「鴨步」,袁世凱在督練新軍時,正式將正步制定了完整的規範以及訓練教程。黃埔建軍後,引進德式正步體系,並根據我國人民體型與美觀,設計出現今的正步,而解放軍的正步則是脫胎自國軍正步,並融合俄軍的步法。也就是說,解放軍的正步可以說是國軍的「徒弟」。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不但聘請了德國教官,並以德國的操練模式訓練新軍。袁世凱相信,正步不只攸關軍隊威儀,也是對將士們腿腳的訓練。當時考量中德人民體型的差異,推出了當代正步的前身「撥慢步」,袁世凱練兵集成之《訓練操法詳晰圖說》中撥慢步的規定:

須立正,次雙手扠腰。令曰「開慢步數一」:即將左腳跟提起,膝蓋微向前彎,腳尖著地,與右腳尖齊。上身須正直不動,兩眼向前平看,右膝蓋用力向後挺。「二」:將左腳猛向前踢踢出,遠近盡骽之長,腳底離地約十生的密達(合工部尺三寸一分五厘),腳尖向下向外,上身仍須正直。右膝蓋仍向後挺。「三」:左腳即以踢出原式向前邁步,上身隨之腳掌平落於地,兩腳尖相距須一密達(合工部尺三尺一寸五分),左腳落地,膝蓋即力向後挺,右腳即離地向後伸直,身體微向前俯。

在1928年頒布的《步兵操典新草案》中,正步首次有了量化的標準,包括包括步輻75公分,每分鐘走114步,值得關注的是,這就是當今解放軍的正步標準。早年的德式正步手並不擺動,因此黃埔軍校成立後,將手部前後擺動加入了正步當中,形成了當今國軍正步的雛型。

▼國軍民國80年華統演習閱兵,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解放軍的正步則是在中共建政後,由元帥劉伯承奉命制定,以國軍的德式正步為模型,並借鑒了前蘇聯的風格,行進間手部左右橫向擺動,形成了如今的解放軍正步。

▲解放軍正步。(圖/翻攝自優酷)

▲解放軍正步(圖/翻攝自優酷)

▼解放軍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國共兩軍的正步可說是師出同源,前總統陳水扁在2003年廢止國軍踢正步,然而在參考並轉化德式正步的基礎上,國軍的正步可以說是解放軍的「師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